看了一下这个问题下面方法论的问题其实 Cody/ 陈达等等的答案已经写得非常好了,我自己也不确定我自己是不是入门了,自己的私人账户不大,收益率虽然不错但也远不如很多大牛。所以我就偷个懒,复制黏贴我自己学生时代,找工作时用于面试(zhao yao zhuang pian)的一个案例,换个角度讲讲,投资美股怎么样“看起来像入门了”,还在读书的同学们可以看看,大牛们轻拍…
当时是 2014 年年初开始看的新浪,想法来自于一个同学(所以有对投资感兴趣的一群朋友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当然年报,先看看公司干啥的:
公司比较简单,大头就是两块:大家都熟悉的微博以及新浪的门户网站,赚钱主要是广告和少部分的服务费。先看看 segment 是怎么划分的:
然后你就发现比较有意思的是微博虽然是当时的明日之星,但是因为还在扩张阶段,所以还在大笔投入到产品开发上,导致显著拉低了整体的盈利。
最重要的当然是微博的估值了,坦白说这个当时是最有争议的。当时找了挺多朋友讨论,长话短说有几点想法:
1) 和一些做互联网的朋友聊过,个人感觉当时的趋势是流量越来越贵(价格增长的速度比很多人想得快)
2) 个人感觉传统媒体的盘子还有很多可以抢的
3) 不是特别担心和微信的竞争(虽然微信肯定抢了很多用户时间),用起来的体验完全不一样
再看看一些 KPI,虽然增速减缓但是不像会挂掉的样子
(当然,我是完全没想到微博会做到今天这样的。。。)
而落实到估值,我的想法很简单,我觉得我没有马云爸爸和各个基金经理聪明,当时还没上市但是据说区间是 $17-19,按 17 算貌似是 $3.9b;马爸爸 13 年 $586m 买了 18% 的股权,估值大概是 $3.25b;
新浪有 57%的微博,按比较低的马云爸爸的估值算新浪的股权大概是$1.9bn。
然后简单看了看资产负债表:
然后你就发现两点有意思的地方:1)现金(包括短期投资,查年报你可以看到就是存银行)占总资产很多一块(更准确地说,当时公司负债有 $800m 的可转债,净现金是 $1,067m 当时市值大概 $3.3bn,所以现金占了企业价值的 48%,现金 / 企业价值是找价值投资标的的一个有意思的指标);2)挺大的一笔 long-term
investments,究竟都是啥?
然后这里你就发现 1)公司 11 年投了 $50m 到云峰基金,然后钱投到了阿里巴巴,肯定赚了不少但是就按成本算好了;2)公司有价值 $175.2m
E-house 的股权。再搜搜:
当时 E-house 貌似还是上市的,市值大概在 $1.4bn 左右,25% 的股权大概 $350m。
优酷土豆,新浪占比 2.5%,市值大概是 $5bn,价值大概在 $125m。麦考林,在网上搜搜曹国伟和沈南鹏的八卦,就算 0 好了。另外在网上还可以看到,新浪 10 年投了 9158,可以拿 YY 去做可比估值,就按投资成本$30m 算好了。
把信息汇总一下,当时就发现,纸面上看,似乎市场给门户和 others(主要是 Mobile
value added services;如果我没记错主要是 2G 时代卖铃声壁纸之类的)的价值似乎是负的…和之前的雅虎挺像(把现金,阿里的股权和雅虎日本的股权去掉之后门户价值也基本上是负的)
虽然当时大家都知道 MVAS/ 门户是早就过了高增长的阶段,当好处是过了扩张阶段也不会再烧钱了,应该是到了贡献现金流的时候了,第二大的门户网站,$80.5m 一年的 EBIT,我觉得至少值个 10x 的 EBIT 吧(可以看看别的门户)。就算 other
revenue 跌 20%,毛利率跌 10%,然后门户持平,那么明年也有$65m 的 EBIT,大概就是$650m 的价值。综合起来市值大概应该有$4.2b,大概是 26%的安全边际。
那么为啥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当时有几个想法:
1) 价值的估算都是基于纸面价值,真正要实现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要交很多税,还有投资的公司和微博的估值从现金流角度看不便宜
2) 财务出身加上之前 MBO 的故事,让人感觉曹国伟不像是一个伟大互联网企业的老板
3) 要是看好微博到时候直接买微博就行了,没必要参合这个,反而会有集团的折让
4) 看现金流基本上还是烧着点小钱的
还有就是觉得短期没有什么催化剂让股价能涨上去,所以决定先关注一下。等到后来 14 年底微博跌到了$2.7bn 市值(微博也从上市算起跌了不少)的时候,觉得就算把折让和税什么的都算进去也有 30%以上的安全边际是一个好的进入点了。考虑到老板这么会炒股,觉得会有点动作。果然 2015 年 6 月曹老板又搞了一次 MBO,股价暴涨,然后就兑现利润了。
概括一下,我看美股基本上有几个步骤:
1) 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简单而言就是“公司是怎么挣钱的”,并且尝试找出可以量化的一些驱动因素或者 KPI
2) 认真看年报,看财报会的记录,了解公司过去和现在,短期和长期的财务状况 / 估值,发现问题就刨根问题找答案
3) 如果有同类公司有公开信息也认真看看和比较
4) 多查新闻,看公司 / 管理层的历史故事
5) 多找人聊聊,可以是别的投资者,可以是做行业研究的朋友,可以是业内的朋友,可以是任何有关系的人。看互联网公司的时候,我有时甚至会问问猎头这家公司是比较多人来,还是比较多人走
6) 有了以上的基本信息,尝试归纳一个“故事”,包括“前因”:为什么公司会交易在现在的价格;和“后果”:我的想法和现在的投资者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在什么时点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相应的我的目标买入价和卖出价是多少?有什么事情可能导致故事走向另外的方向?
7) 思考一下风险和收益比,决定要配置多少?(分散投资是好东西,有教授说过分散投资是世界上唯一的免费午餐)然后也想想自己的故事有没有可能结合衍生品或者别的交易提高风险和收益比。
个人感觉投资有很多东西是艺术而非科学,说到底还是需要经验(比如说,什么样的公司应该值多少的估值,比如说,不同商业模式的特点,比如说,为什么这个公司交易在现在的价格等等),需要多看多读,多复盘回顾自己的判断。学生的时候做过两次股票销售的实习,读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几百篇吧可能),觉得还是获益匪浅的。最后,耐心很重要,做好功课才交易,宁可错过持有现金,也比没想清楚交易就之后患得患失要好。
基本就这些啦…轻拍轻拍
更多讨论,查看 知乎圆桌 · 海外投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