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如何看待一位妈妈声称学校发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尺度太大?

$
0
0

日报标题:不要让几张截图成了狂欢,这本书在认真把性教育做得更好

萌芽,萌芽研究所BUD创办人 微信公众号:myyjs_bud

作为一个妈妈,对此非常愤慨。不让我们的孩子从科学、健康的性教育读本上学习性知识,难道要从媒体中自然习得吗?这是一次营销号对正确性教育的拆台啊。

首先,这个事件起源于家长对性教育的焦虑,然后被一些营销号的断章取义,被解读成了黄色段子,引发了一系列的传播狂欢。

可是我们必须要认清楚的是,性教育读本跟黄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好吗?

我们来看看这本被控诉尺度太大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这套叫做《珍爱生命》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编写的,从一年级开始每学期一册,目前出到六年级上册,共 11 本,都是几块钱的价格,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男女的身体构造、性别差异、社会角色等等。

尤其是男女平权、婚姻自由部分很让人感动,比如职业选择有女飞行员也有男护士,主动地去除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比如告诉孩子:“有些人选择单身生活,他们认为这样的生活更适合自己,同样幸福,我们要尊重这样的选择”。

这是三观很正的一套性教育教材啊。

图片来源微博@滴滴打笛

据北师大儿童性教育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爱与生命 透露,目前大家看到的内容,他们已经进行了九年的教学试验,提供教师培训、教学督导、教学效果监测等专业支持。这套书在北京市的 18 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作为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学材料使用,在其他地区也有学校和家庭以不同形式在使用这套读本,这次事件的源头——一个杭州妈妈的吐槽,就是某学校图书漂流的结果。

为这套教材喊冤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这是实际上是社会上不当的性态度的折射:

×「性是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最初在营销号上一波热传,传播的点都是调侃一个好色的老阿姨,颇有老牛要吃嫩草的心领神会,也引发了一群网友在下面发黄图黄段子。在他们看来,一个长辈要求看小男孩的生殖器,虽然不是什么高尚的事,但也无伤大雅,是“老司机教开船”。

这种态度,跟平时常见的老人家(不一定真的老)逗弄小男孩的生殖器如出一辙,摸一摸,拉一拉,扯一扯,太常见了,还有用钱或者零食诱惑的,“给我摸一下你的小鸡鸡,我给你五毛钱”,或者威胁的,“不听话就把你的小鸡鸡揪下来吃掉!”

他们是真的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孩子嘛,什么都不懂,连性别意识都没有,他们不过是成人口头上的玩笑,而且是无伤大雅的那种。

×「小孩子不应该接触尺度这么大的“性教育”」

营销号断章取义的传播之后,真正接触过这套教材的一线工作者开始辟谣,他们放出全图,表示被断章取义的完整部分是防止性侵害,是在教孩子拒绝,并且放出了更多的图,表明这是一套很正常的在介绍科学的性知识的书。

受争议的图片来源:刘文利主编《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二年级下册(第 2 版)P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然而,第二波的担心紧随其后,尺度这么大的“性教育”,对于小孩子来说真的好么?

新闻中的杭州某学校,表示这套书是在该校的图书漂流活动中,从高年级漂流到低年级的,是计划外的,在收到家长的担心和质疑以后,宣布暂时召回这套读本,研究后再决定如何使用。

图片来源根据@微辣 video 提供的视频截图

事实上,上面的大尺度“床上图”和被调侃的“老阿姨”的图,都是来自《珍爱生命》的二年级下册,所以并不存在高年级可以看,而低年级不可以看的问题。问题还是家长在面对这样的读本,觉得“含羞”,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这么早就进行“性教育”,会有诱导作用」

还有一个很普遍的担心,是孩子还小,这么早就进行这么详细的性教育,可能会诱导早恋,甚至早期性行为。

对于这个担心,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的刘文利老师(也是这套性教育读本的主编)在接受新闻调查的采访时,是这么说的:

担心这么早开始性教育,会引发孩子早恋或者早期性行为,这是成年人自己杜撰出来的担心。各国学者为了评估早期性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早已进行了长期的分析研究,现有明确地数据证明,它(性教育)不仅不会引发孩子的性行为,反而会延迟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时间。

孩子对身体、对性的好奇是与生俱来的,一两岁的孩子就会注意到妈妈的乳房和爸爸的不一样,两三岁的孩子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都非常有兴趣,上幼儿园以后,孩子对于性别差异更好奇,也会提问“我从哪里来”,这些都是正常的求知欲,拒而不答或者遮遮掩掩,都不如大方地告知孩子他想知道的答案。

至于会不会诱导早期性行为,刘老师说得很清楚了,我想再补充一句,不计后果的尝试行为常常是出于无知,而了解了全面的信息之后,反而会更加谨慎,这也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的性态度。

性教育不仅仅要有一套好的教材(指导),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对于小孩子而言,比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家长所传递出来的性态度。

1 性是一件正常的事,如同吃饭喝水、拉臭尿尿。

真正有效的性教育,应该从大人端正自己的性态度开始,不遮掩,不调侃,不回避,这也是我们想要传递给孩子的性态度。

2 性教育应该从 0 岁开始,越早越好。

之前分享过一篇适合三岁孩子的性教育(←点击蓝字,可阅读文章),孩子的性教育起点,应该是认识自己的身体。这一点从出生起就可以渗透了。比如帮孩子换尿不湿的时候,可以用实况转播的方式跟孩子交流:

现在,妈妈要帮你换尿不湿了。

妈妈会抬起你的腿,让你的小屁股也抬起来。

妈妈用湿纸巾擦擦你的小屁股,会有点凉凉的。

……

此外,洗澡、唱儿歌、做游戏、读绘本等等,都是帮助孩子认识身体的好时机。了解各个身体部位的名称,什么是隐私部位,哪里不能给别人看,也不能给别人碰,都可以一点一滴地在生活中渗透给孩子。

一些国家的教育大纲中一般规定学前班就要向孩子(通常为 5 岁)教授最基本的性知识,《欧洲性教育标准》则提倡 4 岁之前,从出生即开始进行性教育。(童年性侵的例子也有不少是发生在学龄前儿童的时期,而更早的不舒服的身体接触极有可能被时间冲淡而遗忘,并不代表没有发生,或者可以被忽略)

根据 NGO 女童保护提供的 2016 年性侵儿童案件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去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的 778 人中,女童 719 人,占 92.42%,7 到 14 岁受害者居多,最小的不到两岁,熟人作案近七成。所以教孩子保护自己刻不容缓,并不是男孩或者孩子还小就不会遭遇性侵,这一点我们应该保持警惕。

3 性教育应该循序渐进,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和心理期待。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适龄的语言。胡萍老师在《善解童贞》里举了一个例子:小女孩喜欢掀裙子,妈妈制止她说,裙子底下是你的隐私部位,小女孩马上说,你们想看我的隐私部位吗?

对于孩子而言,生活化的语言比专业的、正确的词汇更容易理解,倒是不需要一定教给孩子口语中并不常用的“阴茎”、“阴道”这样的词,合适的认知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建立名称与事物的联系,知道身体部位对应的名称;

第二,能够表达身体部位的感觉,比如肚子疼,小鸡鸡痒痒;

第三,知道同一身体部位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屁屁、屁股、臀部等都是指同一个身体部位;

第四,分清楚不同名称的使用场合,且不在公开场合谈论隐私话题。

此外,在性教育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要注意适龄的语言,要符合孩子认知发展,还要注意孩子提问时的心理期待。相较于孩子而言,我们知道的太多,太复杂,而很多时候孩子的提问,只是想知道一点点。

当孩子问“妈妈我从哪里来的时候”,不需要跟他详述完整的性交过程,他可能只是听别的孩子说了自己的出生故事,想从妈妈那里验证一下。对于孩子的性问题,我们有问必答,不回避,不延伸,基本上就能应付,当然,了解孩子阶段性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也会大有帮助。

最后,我想说的是,性教育与“性”有关,但更多的是与“教育”有关,对自我身体的认知,建立自己的性态度,形成自己的性心理,这些都有赖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配合。

近年来,我很深地感觉到,家庭教育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前面,但家庭启蒙教育依然任重道远,家庭虽然是很重要的环境,但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毕竟还是小环境,要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有点欣慰的是,在家长和教育界专家学者的推动下,学校教育已经开始跨出尝试的脚步了,由衷地希望,社会大环境也能迎头赶上,在我们努力科普,照顾孩子的时候,不要拆台。

回答来自机构帐号KnowYourself

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最近在各种平台都被关于这个性教育课本的讨论刷屏,看了一圈,发现大家的意见基本是呈两极分化的。其中,如题中这位妈妈一样坚决抵制的家长也不在少数。刚好看到这个问题,不禁也想趁此机会和大家探讨一下性教育这个话题,尤其是国内的性教育。

性教育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在全球范围内,性教育不再只是一个青春期之后的话题,向儿童青少年普及性教育变得越来越普遍 (Igrasa, Macieirab, Murphyc & Lundgrena, 2014)。

在美国,绝大多数青少年,从初中至高中期间都会接受到一定形式的性教育,很多学校更是从小学开始就在课堂上讨论一些关于性的话题和知识。实际上,早在 1960 年,学校正规的性教育在美国就获得了广泛的支持(Kantor et al, 2008)。并且,在 2004 年的一次面向家长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 80%的家长对学校开展性教育表示支持 (Kennedy, 2004)。

在欧洲、澳洲等地区,性教育的形式更为丰富,不仅仅限于图文。比如,在丹麦的性教育体制中,性工作者和艾滋病感染者还会被邀请到课堂上同学生亲身讲述他们的经历 (Beaumont & Maguire,2013) 。

来自澳大利亚,从事性少数相关研究的 David Rhodes 指出, 因早年缺乏正规性教育所导致的对于性的无知和误解,对个人今后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的风险是长期的。他特别强调了在关于性,性取向及性别教育中,准确、直接的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指出,将性知识包裹在一些意义不明的信息或晦涩的隐喻中,对增强青少年的性知识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还有很大可能会使得他们更加疑惑(David, 2013)。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尤其是,当我们看到课本中“准确、直接”的性教育内容的第一反应是“看不下去”、“太露骨”的时候。

中国的性教育现状

正如答主们所阐述,以及我们亲身经历的,中国的儿童和青少年性教育的关键词仍然是“回避”和“匮乏”。尽管现在的大环境可能不及“谈性色变”的夸张程度,但“性”在多数时候仍然不是一个可以被直接、公开地讨论的话题,尤其这种直接且公开的讨论很难发生在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或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相信不少人在小时候和家长一起看电视曾有过在播到一些亲热场面,甚至只是接吻画面时变得谜之尴尬的气氛和被强行捂眼的经历……)。

那么,究竟中国的家长和老师为何如此不愿意在孩子及青少年面前谈论性呢?除了文化里对性根深蒂固的“羞耻感”之外,对性教育本身的误解也占据着重要的原因,以下便是一些常见的关于性教育的误解 / 迷思(Myth):

迷思 1:普遍的性教育会鼓励青少年过早发生性行为(Whitehead, 1996)。

事实 1:多项研究清晰地证明了,正规的性教育延迟了青少年第一次性行为发生的年龄。而对于已经有过性行为的青少年,接受性教育有效减少了他们的发生性行为的频率和性伴侣的数量 (e.g., Kohler, Manhart & Lafferty, 2008; Kirby, Laris & Rollerl, 2006; Kirby, 2005)。

迷思 2:开展性教育是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Concerned Women for America, 2007)。

事实 2:高质的性教育能够帮助正确引导青少年建立尊重、接受、包容、平等、共情、互惠和强调人权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比如,无论选择结婚或是不结婚都是个人的权利,都应该被尊重。此外,性教育还能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定义自我的价值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09),再比如,我是谁(关于我的性别、性取向等等的认知都是自我价值的一部分)。

迷思 3:性教育只是教给孩子性行为的“技能”(Wright, 2001)。

事实 3:正规的性教育提供了适合各个年龄与成长阶段的信息和技能,各个阶段讲授的话题是合理设计的,能够帮助他们在性活跃的阶段时,了解自己的身体与需求,并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 (Alford, Sue, Cheetham & Hauser, 2011)。

迷思 4:在婚前,性教育的主旨就是告知孩子:“性行为只能发生在婚后”。

事实 4:然而,多年跟踪研究的结果表明,对孩子长期进行“禁止婚前性行为”的说教并不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也并不能在性行为发生时,帮助孩子了解如何保护好自己 (Trenhold et al., 2009)。

性教育的缺乏有什么样的后果?

可以说,正是源于对其的误解和迷思,社会上总是会给性教育贴上“羞耻”,“不雅”等标签,这又进一步阻止了性教育的普及,这就致使我们陷入一个长期性教育缺失的境地。那么,这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呢?

根据国家性病 / 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的 HIV 感染者新增了 115000 人,其中 14.7%的感染者的年龄在 15-24 岁之间。这个数字和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或许不算惊人,但与前一年的同期数据相比,年轻人中新病例的增长率却高达 35%。而截至去年九月为止,15-24 岁的年龄群中已经又增加了 13000 的感染者(CNN, 2016)。

而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要施行约 1300 万台堕胎手术,62%的手术发生在 20-29 岁的年轻女性身上,而其中绝大多数人是单身(ChinaDaily, 2015)并且,专家认为这个数字可能远远低于实际数目,因为非手术式的堕胎和在非正规诊所的案例并不未被包含在内。此外,我国也是世界上重复流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以上这些数据,正反映了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对安全性知识的严重匮乏所带来的后果。一位受访者说道,“我受到的正式性教育的全部,也就只是在高中时班主任将全班女生聚在一起,告诉我们如果被强暴了,一定要吃事后避孕药。” 而对于更多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就连这种程度的正规性教育,也从没有接受过。

那么,及时有效的性教育对孩子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1. 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性教育对孩子来说是最可靠、正规的获取性知识的途径。

来自澳大利亚的校园调查结果指出,77%的女学生和 74%的男学生表示学校的性知识课程是他们获取基本性常识的第一来源。此外,对于女学生来说,母亲被认为是她们最为信任的、学习性知识和亲密关系的对象,而对于学校性教育项目的信任度紧随其后。相对的,男生则把最信任的知识来源投给了学校(Youthsexuality, 2016)。

2. 正规性教育与青少年性行为频率及今后性伴侣数量有关。

2002 年,美国一个全国范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 15-21 岁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若是曾受到过正规性教育,比起没有性教育经历的同龄人,他们过早发生性行为的几率更小,成年后拥有的性伴侣也更少(Haglund & Fehring, 2010)

3. 正规性教育不仅增强了安全性意识,也能有效影响今后的安全性行为。

研究表明,以学校为基础的性知识教育能够有效地减少成年后无安全措施的性行为和风险性行为,从而对性传播的相关疾病的控制和干预造成了有利影响(VIvancos etc., 2012 & Larsson, 2006)。

4. 早年性教育对减少性侵犯的正面作用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在 2011 年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的针对性暴力、跟踪骚扰及亲密伴侣暴力的调查,该报告指出:在美国,约有 19.3%的女性和 1.7%.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曾受过强奸。而犯案者大多数是被害者认识的人(如:家庭成员,伴侣,老师,邻居等等)。不幸的是,很多的“熟人强奸”都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甚至可以说,大多数对儿童的性侵犯,都来自于亲戚朋友,学校老师。除了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之外,儿童和青少年在性方面自我保护意识的欠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在童年和青春期遭到过性侵犯的孩子们,可能在成年后才意识到自己遭遇到的究竟是什么。但心理和生理上的阴影确是会长久伴随他们的。而性别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让孩子认识到,亲密关系与亲朋关系的身体界限。

最后想说的是,或许不少家长会认为,避免孩子接触与“性”相关的一切,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但实际上,从小开始的正规性教育,或许才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因为,正是这些知识给了他们在紧急的第一时间、在你无法保护在旁的时刻,得以保护自己的武器。

以上。

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