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红颜多薄命」,还真有此理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1059 年,醉翁落笔写下《明妃曲》是借古喻今,感叹昭君出塞再难东归,由此红颜命归异乡,其薄如斯…各位别误会,本文并不想带歪本专栏的画风,笔者无意于诗词赏析、更不想感怀世事无常,但教人生死不知所以,反而是想从医学角度来和大家聊聊“红颜”到底是不是真的会造成“薄命”。
话至此,读者应当明白了,本文想要讨论的“红颜”并不是指什么漂亮妹子,而是面色发红这一生理病理现象。面色发红似乎自古就有,比如那红脸的关公…想当年,我听爷爷讲三国的故事,他说到关于云长败走麦城被捕杀,我就点评了一句:真是自古红颜薄命啊!咦?像是哪里不对?
好吧,言归正转!现在要请读者诸君想想看,你们有没有看见过脸红红的人呢?
给个提示,如果你们去过高海拔地区的话…比如藏区吧,若不是十分无视,否则总是会发现那边的居民长得好像有点和我们不同,对了!那就是几乎那里所有常驻居民的脸颊都是黑里透着红的,问问导游,没准儿他们就会告诉你们,这种现象叫“高原红”。
高原红当真名副其实,这是一种高原地区特有的颜面部特征性变化,是由于气候干燥和紫外线照射情况下,颜面部皮肤角化变薄,同时由于高原地区缺氧使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而形成的一种现象…当纤薄皮肤预见高“浓度”红细胞,你们之所见,那就是“红脸”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关键的数值,“红脸”的高原居民们的预期寿命如何?据西藏自治区十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报告的数据说,该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为 68.2 岁(1),确实要低于普通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后者为 76 岁,症状差了 8 岁(2)。如此看来,“红颜薄命”似乎有着一定的数据事实依据,在排除社会经济和卫生资源等外部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单单从医学角度来考察一下是不是有可能健康因素导致了以上 8 年的预期寿命差异?
我们就从高原地区的最大特点——环境低氧——来说起吧!
“高原反应”,大家多多少都听说过,新闻也报道过驴友因高原反应而丧命的案例,怎么会这样严重?说到底最关键的就是低氧。虽然说高原地区居民的身体有着更好的低氧适应机制,但是无论如何,他们身体的最大摄氧能力和无氧代谢阈值却依然是低于常值的(3)。对于初次上高原的驴友,由于缺乏慢性适应的过程,就有可能会出现相对“急性”的高原反应,而对于有长期适应过程的高原居民来说,情况则不会那样紧急,反而可能会存在更不为人注意的“慢性”高原反应,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下来,就会促成医学上慢性高山病的既成事实,下一次有谁信誓旦旦地告诉大家,高原居民不会发生高原反应的,那一定是他没有搞清楚疾病是存在“缓急”的概念的。
对于慢性高山病,我们要知道,它的主要受累器官是心脏和血管。由于为了要补足各器官的缺氧状态,除了生产更多红细胞之外,前者(心脏)就需要更加努力地泵出氧合后的血液,这样就好比健身练肌肉一样,一旦过犹不及,心脏就会罢工,形成“壮而无力”的态势(心肌肥厚),这种情况就是大家非常熟悉医学术语——(慢性)心力衰竭;而在后者血管,缺氧本身就会造成其异常收缩,试想,如果血液量不变而血管收缩,就相当于容积减少,这样会如何?当然是血管内压力(血压)升高,影响最为甚者,当属肺动脉,一旦肺动脉压力持续性升高,想来可能大家未有所闻,那就会成为临床重症的一种,称为肺动脉高压症。
曾有新闻报道说,有年轻人坐公交不让座遭群众怒斥,事后采访年轻人满腹委屈,说自己是肺动脉高压患者,虽然年轻但实际上动则就会喘不停,这确实是事实,肺动脉高压属于危重症,其致死率十分之高。肺动脉高压可导致氧合血液供应不足(压力过高排出不畅),继而造成缺氧,缺氧之下红细胞增多,长久之后,就会形成“红脸”现象,而患者一旦出现“红脸”,那绝不是脸色好,而是典型病重预后不佳的信号了。
再说回慢性高山病,其核心就是心功能受损和肺动脉高压以及它们引起的并发症(肺炎等),所谓杀人不留痕那是千真万确,在一项针对猝死高原居民尸检的调查中,数据显示存在上述病理状态的人占比竟然超过了 82%(4)。由此,平均预期寿命的 1/8 就这么无形地消失了。
现在我们知道,“缺氧”和“红颜”有着一定的逻辑联系,那么接下来读者诸君一定会问,是不是可以认为只要能引起缺氧的病理状态 / 疾病,就会造成“红颜”继而影响预期寿命呢?
答案显然是“是”。
临床上有种被称为二尖瓣面容的特殊面容,其特点之一即为面颊发红,它多由心脏内的二尖瓣狭窄引发缺氧而引起。二尖瓣是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一个“单向阀门”,用于确保血液由左心房单向地流到左心室去。可想而之,若由于各种原因(感染、先天缺陷)导致这个阀门狭窄,会如何呢?那么势必是左心房由于血液积压导致压力升高,另一方面氧合血液却无法充分排出,这样又进入之前大家所了解的那种过犹不及的局面了,久之,缺氧、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于是“红颜”,然后大概率地命薄…
说来说去,难道“红颜”总是和心血管相关?当然不是!
还有一种可能,毛细血管扩张也会导致红脸的出现。
如果毛细血管扩张发生在颜面部,那就会表现出脸红的现象。如果有机会仔细观察这种类型的红脸,就可以看到一条条向心性分布的扩张毛细血管,典型形态好似蜘蛛一样,所以临床上给了一个很地道的称呼:蜘蛛痣,请注意,蜘蛛痣其实并不是真的“痣”,而是扩张后毛细血管形成的一种结构。
要说这蜘蛛痣吧,首先好像是年轻女性多见一些,因为一般认为,蜘蛛痣,也即毛细血管扩张,可能和雌激素代谢异常有些关系。而说到雌激素代谢,那就不得不提一种人体重要器官——肝脏。肝脏除了众所周知的解毒能力以外,还有一定的激素代谢作用,而雌激素正是此类激素中的一员。现在大家可以合理演绎,对于肝病终末期的患者来说,肝功能衰竭,雌激素将无法完全代谢,基于上述公认的假设,当然就会出现典型的蜘蛛痣,颜面部的蜘蛛痣,就会让脸发红,这意味着患者肝功能已完蛋,接下来也许只有肝移植能有挽回余地了。
其实,在毛细血管扩张之外,如果是皮肤直接受到损害,引起面部皮肤发红,也会形成红颜,这其中最最典型最最可以和命薄相互挂钩的,莫过于蝶形红斑了。
蝶形红斑是一种极为特异的皮肤损害表现(形成机制迄今还没有定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这一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体征之一。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控制病情长期平稳的疾病,但是一旦控制不佳——面部蝶形红斑(红颜)复现是一种指标——则患者的预期寿命可以预计将是非常有限的。
以上,如果下次再有人在你身边感叹“红颜薄命”的时候,不妨一本正经得地回应:红颜薄命是真有道理…balabala…只可惜你们小清新不懂,反而引申为美人多早逝,诶…
参考文献
(1)西藏自治区十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报告
(2)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5月
(3)吴天一,高原低氧环境对人类的挑战,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10月
(4)卜凤珍,才仁卓玛,旦措毛等,286 例高原猝死尸检的临床病理分析,高原医学杂志,2003 年第 1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