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片、胸片都属于胶片(这好像废话),相对于普通显示器,胶片有两个很重要的优势
1.显示空间分辨力高。可以看到微小的病变。
2.显示灰阶值多。可以看到很多与周围组织相比不显眼的病变。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优点:观看方便! 你拿个片子,在楼道里都能看上半天。
相对于胶片,普通显示器劣势太明显了,分辨力低,灰阶低,会老化......
最最重要的是,按美帝的 FDA 的标准,这玩意根本不能用于医学诊断!(尤其是液晶)
用这种显示器诊断,肯定会漏病灶!
它的优点就是便宜,现在已经在医院普及了,写病历开处方收费什么的都是。
现在出场的是个高富帅!
就是这货,这叫医用显示器。
它高分辨率,灰阶高,还支持 DICOM 校正(根据状况自己调整,保证前后观察的一致性)......
但它最大的缺点是,太贵了。都是 5 位数以上。
一个影像科,三甲医院,假设最低 30 个医生,在考虑实习进修轮转,那么最少配 30 个。如果一个人两个显示器,那么要 60 个。即便住院临床科室公用一个,又得几十个,门诊至少每个医生一个吧,手术室每间一个吧......
这个量下来,那是多大一笔资金!
而且如果没有胶片,你要看片只能在电脑上看,再也不会看见走廊里举片子的人了。
还有一点,胶片收费是物价局规定的(各地不一样),而给一张光盘没有收费标准(上海有了),作为自收自支的医院,为什么不打胶片呢?
现在新的设备都支持医学的 DICOM 标准,医院逐步的实施全院级 PACS,这可以在全院实现医学图像的数字化流动。其实基于 internet 的远程诊断也实现。
上面说的很凌乱,其实只想说一句话:
你现在处于胶片向数字化转变的过渡期,不用多久,全数字流的医学图像将遍地开花。打印胶片将变成一项特需服务。就像数码相机的普及,总是有一段时间的。况且需要这么大的投入!(其实我想说国家对医疗投入不够,医院对信息化投入不重视啊。)
超出了一句,@_@,干脆再加一句:
所有把医学图像变成 jpg 图像拷走的的人们,你们亏大了!
据我目前所知,所想,已经部分实现的“医疗行业最先进、方便的诊断方式(/ 流程)。”
就是医院所有信息的全数字化,不但包括影像还有病历,处方,收费,检验........
对影像来说,我们现在已经做到:在检查完成后 5 分钟内,全院可以通过 PACS 看到胶片。患者不需要拿胶片,需要时自助打印。
但这样对大部分患者意义不大,因为大部分医生不愿意,没时间看这么多图像,他们更爱看报告,而且他们一般没有这个专用显示器。而等报告出来那就长了,有规定 CT/MR 可以 24 小时出的。
无意看到这个老问题,正好是自己的专长,浏览了下回答,觉得都不够全面,这问题其实蛮复杂的。我过去 13 年都在从事这一领域,前六年开发推广 PACS(放射科用的医学影像存储和诊断系统)和区域医院影像共享,后六年负责在国内推广让医院发放光盘替代胶片,对全国各级医院放射科的情况都很了解。
目前国内的医院不管医学影像能不能直接在电脑上看到,都会给患者打胶片。下面几个主要原因:
1. 首先,根本原因是医院一直在执行的各地区早年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造成的,大部分地区 CT、MRI 检查规定检查费里含胶片,所以医院必须给;没规定胶片含在检查费里的少数几个地区,比如北京,胶片可以收费而且医保还报销,医院当然愿意给患者打印好几张;另外大部分患者也习惯来取张胶片。
2. 其次是临床医生要看影像,但大部分电脑上调阅不到;再说就算能调阅到,中国门诊医生三分钟看个病人,现在一个 CT 扫描几百幅图像,他哪有时间调出来全看一遍。
这里还涉及另一个问题就是放射科医生在中国地位不高,临床医生不相信他们的读片水平,都要自己看下。而在国外放射科医生是医生群体里地位和收入前几名,大部分情况下临床医生或全科医生自己不看片子,就以放射科医生的诊断报告为准。
这几年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很快,诊断基本离不开 CT、MRI,放射科医生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但国内还有不少临床医生就算看片子水平不行,也喜欢在病人面前装模作样地看下片子表明自己很专业。我手下销售就碰到一次去拜访临床科室主任,正好他手下一个医生拿着片子看说好像患者卵巢有囊肿,结果患者在旁边说我卵巢早切除了啊。主任赶紧跑过去拿片子看是怎么回事。
3. 医院信息化投资不足,只有放射科大部分能在电脑上诊断。
现在大部分二、三级医院的放射科,都有 PACS 系统,放射科医生根本不看胶片,都是直接在电脑屏幕上作诊断的;技师负责挑选影像排版打印胶片,由护士发放或这几年越来越多在自助取片机上取片。
但国内医院上全院 PACS,所有医生工作站都能调阅医学影像的,还真不多。这方面官方数据虚假成分很高,我估计全国千所三级医院也就约 30%,二级医院的比例就更低了。原因在于全院 PACS 投资很大,PACS 厂商就靠卖 license 赚钱;而医院投资信息化根本没有经济效益。在国外人工贵,所以信息化投入大,提高效率能从人工成本上赚回来。中国都是公立医院,感觉不太讲效率,医生也便宜。
4. 患者转院时,即使重复做检查,医生也需要看以前的影像做对比。而现在除了小部分医院能够给患者拷贝影像数据或刻录影像光盘,大部分医院只给胶片。
这里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病人即使能够拿到影像数据,但现在因为安全原因大医院电脑都没有光驱,USB 口都是封闭的,数据也导不进医院系统。要解决很容易,但国内医院根本没兴趣帮病人考虑,医院和医生又都没利益。
5. 胶片商与医院关系深
在国外 PACS 系统普及后,胶片很快就消亡了。但中国上 PACS 的医院越来越多,但胶片用量不仅没减少,还逐年递增,原因在于医学影像设备越买越多,检查量年年增长;由于上述原因,每个检查都给胶片,自然胶片量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