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我有一个主意,政府别收税了,就一直印钱吧
当 X 万亿救市的时候,和一个在业界的同学讨论过这个设想,就是政府取消一切税收,然后按照某一种机器算法每年固定的产生一个通货膨胀率,是不是可行时候的对话。而用机器也不用央行,是因为要杜绝政府把印钞机当提款机的投机行为。
现代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有很多模型来描述其不同的侧面,我看到过一个这样的解释:假如一个社会上有 N 个人,均衡时每个人都以一定的概率接受一种通货,当这个概率足够高的时候,这种通货就是货币了。
货币能够大范围流通,能减少交易成本,这个本身可以支撑起来一点价值——以物易物在小范围可以,但是大范围内容易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不同的通货,贸易结算很不好办。有算法保证不滥发,如果再加上有一定比例的国有企业,规定和国有企业打交道必须用法定货币,那么这种货币的信用也算是可以建立起来了。
接下来的问题,可能是以通胀代税收的迈不过的门槛——通胀率事实上是利润率的下限。如果每年通货膨胀率是 10%,那么所有利润率低于 10% 的企业都可以关门了,而如果 20% 的通胀,那么意味着所有利润率低于 20% 的企业事实上是亏本的,那么这些商业活动也该就停止了(其实考虑到持续的贬值,应该是折现通胀率,这么计算起来就更高了)。
这可能是税收比通胀一个很大的优势,税收可以是边际的,亏损可以抵税,只有利润交税,这样保证绝大部分的企业活动都能正常展开;但是以通胀代税收,意味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把通货膨胀率提高几个点(假定政府非常小的话,其实这和国有企业占相当一定比重有点矛盾,我们假定这个假设可以成立),那么所有利润率低于通胀率的企业,被事实上禁止了活动,这是社会福利的损失。尤其是通货膨胀率是个存量税,也就是企业保有大量流动性是会受到惩罚的。
当然,在理论的世界,我们也可以强行的合理化这一点,比如我们把企业家分为两种,一种有能力的,一种无能力的,无能力的不该创业,有能力的应该创业,有能力的人的利润率对无能力的人的利润率一阶随机占优。那么提高通货膨胀率就可以筛选掉没有能力的企业家,让他们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行业,优化产业结构…… 但是在现实世界,即便是在以超级通胀率著名的津巴布韦,也没有敢完全的废除税制。
也许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来回答可能比较清晰:
是否有国家完全依靠通胀来征税?
应该没有吧。
是否有国家严重依赖通胀来征税?
很多。津巴布韦、曾经的德国等。建国后的中国也曾经是。
国家该不该主要依赖通胀来征税?
不应该。因为完全违反了税收的四项原则。
1 税收公平原则
一般来说,税收公平可以是绝对公平原则(所有人按照统一比例纳税)或者是相对公平原则(所有人按照能力大小承担相应税负),然而通货膨胀税是一种“劫贫济富”的税。富人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超过穷人,所以更有能力抵御货币贬值。有些答案认为通胀下富人损失更大,实际上是错误的。
2 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应该是有效率的。这包括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虽然直接征收通胀税的做法可以取消税务稽核等一大批人力,但是由此造成的经济效率损失是巨大的。包括但不限于降低所有拿固定工资人的工作积极性,扭曲商品相对价格引发资源非理性配置(比如近年的炒房),增加未来不确定性。
3 税收适度原则
税收要“取之有度”。然而曾有一段时间,我国的央行和财政部合署办公,央行完全成了财政部的提款机,需要多少税就印多少钱。于是自然社会上物价飞涨,为了控制物价,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限价手段,显性通胀转入地下变成隐性通胀——看着商品价格挺低的,想买?没门。你得有门路搞到票。
4 税收法治原则
指税收的程序规范原则和征收内容明确原则。正常国家一般会用法律形式保护纳税人的权益。另外,明确财政部要与央行分离,央行不得直接收购财政部发行的国债,也是为了至少在法律形式上维持央行的一定独立性,遏制政府的征税冲动。
总结:由于公平、效率、法制、政府自我限权,这些应该是社会正常运作的最重要因素,所以从这几点考虑,过于依赖铸币税是不可行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