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日本北海道
■ ■ ■
△ Emoji 这个词来源于日本语里的“絵(e =图片)文(mo =写)字(ji=字符)”,因为 emoji 的诞生地就是日本
被称为 emoji 的爸爸很荣幸,但是这个‘孩子’太受欢迎了,完全没有现实的感觉。
栗田禳崇,40 岁出头,头发中分,穿着随便,笑容和蔼地坐在我的对面。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平实的男人,曾经发明了一套表情,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沟通方式。
△ 栗田禳崇先生,一个酷爱漫画和鳗鱼饭的中年大叔, emoji 的发明者
东京的一个午后,我们在东京银座歌舞伎塔 11 楼,日本著名弹幕视频网站 niconico 总部采访了栗田先生——忘了说了,栗田先生现在的正式身份是 Dwango(niconico 的母公司)企画运营本部部长。
大家好,我是 emoji,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我爆红之后被亲生爸爸抛弃的故事……
视频之外, 我们试图用 6 个 emoji,串起这位 emoji 之父的故事。
■ 一切从“心”开始
去年,《牛津词典》将 2015 年度词汇颁给“笑哭了”表情引发热议。但其实,这不是 emoji 第一次登上领奖台。全球语言监测中心早在 2014 年就将心形 emoji 选为了年度单词——这个小小的心形符号每天被使用的频率超过 1 亿次,而更有趣的是,这个心形符号曾经扮演了 emoji 家族诞生的催化剂。
△ 全球年度热词之心形符号
1999 年,栗田当时还是 NTT 移动通信 imode 事业部的一名员工,NTT 作为日本移动通信的大佬,四年前就在它的无线电寻呼系统 Pocket Bell 中创新地加入了一个“爱心符号”,风靡日本。可是,当 NTT 推出新版 Pocket Bell 时,却放弃了这个为信息注入色彩的符号。
“没有了心形文字以后,发现客户的流向变了,才意识到这种文字符号非常有需求。”栗田的敏锐,加上他平日里的感受:“生活中如果有人跟我说‘我知道了’”,我不知道发信人心里在想什么”,让他第一次有了创造表情符号 emoji 的想法。
△ 寻呼机和手机的出现,将原本面对面的交流搬到屏幕面前,这或许是孕育 emoji 的土壤,栗田则借土壤播种了一场国际化运动
栗田原本的计划是做一些构思,然后让拥有设计资源的夏普、松下等大厂商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没有公司有意愿为他的突发奇想投入资金。栗田只好拿起一支笔和几张纸,召集了自己的团队,在甚至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的情况下,开始了一整套 12x12 像素符号的设计。他的目标是:将人类所有的表情囊括在内。
■ 十几年后火了很意外
“很多用户给了我建议,同时也是基于我自己在发短信、发 e-mail 时的一些灵感——如何才能更精确地传达自己的感情,从而构思应该创作怎样的表情。”由于只有 12×12 像素可用,栗田在设计 emoji 表情符号时不得不在空间使用问题上精打细算,结果就是,一开始设计出来的表情极其简约。“因为没有什么设计性,所以呢谁看到都是,做成那样的东西就可以啦。”栗田自嘲地笑了笑。
△ 最初发布的表情相当简陋
1999 年 2 月 22 日是 emoji 的正式诞生日,总共有 176 个表情符号可以在 imode 服务的手机上使用。栗田原以为之前拒绝他的厂商可以对 emoji 做一些专业润色,但由于 NTT 未能获得 emoji 设计版权(它被告知,这不过是 12x12 的积木罢了),另外两家竞争对手轻易借鉴了 NTT 的成功,造成了各家自主开发表情的“大混战”,不同通信商开发的表情不能兼容显示,大大限制了 emoji 的使用。
转机发生于 2009 年。emoji 表情被纳入因特网 Unicode(统一码),从而能够在世界范围网络设备上得以显示,更重要的是随后苹果、安卓等系统也纳入了 emoji 表情。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表情使用的普及进程也日渐加速,日本的 emoji 表情由此走向世界。
栗田对 emoji 表情在世界范围的流行感到惊叹,因为在日本,emoji 只是在 21 世纪头十年的前半段昙花一现般地流行过,之后便不再风靡,万万没有想到创作之后又过了十六七年,emoji 竟在全世界再掀流行风潮,实属意料之外的高兴。但同时栗田也实在地表示:
这个‘孩子’太受欢迎了,完全没有现实的感觉。
■ 理念来自漫画
令人惊异的是,栗田并非设计出身。他的灵感出处,“一是在 1964 年东京奥林匹克的时候所诞生的统一指示图”,二是日本漫画。
和很多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日本人一样,栗田喜欢经典漫画,尤其是《叮当猫》和《棒球英豪》。
在日本的漫画当中,用记号来表达情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做法。比如说,出汗的时候,我们就在脸上画一个‘汗’的符号,生气的时候就画一个青筋暴起的样子,灵光一现的时候就画一个灯泡的符号。总之,在我们的表达当中,用记号来表达情感,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情况。
△ 哆啦 A 梦也是“表情帝”
作为在漫画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对于‘记号=感情’这样的事情,是觉得非常自然的,我也是从小看漫画,所以在设计 emoji 的时候,也用到了这个理念。
■ 最爱笑脸,但不常用 emoji
虽说去年斩获牛津年度词语的是大家生活中频繁使用的“笑哭了”,栗田先生自己却“最喜欢咧嘴笑的表情,因为自己设计的很多其他表情中都有咧嘴笑的元素。”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栗田表示自己作为表情的发明者,却并不是一个经常使用表情的“emoji 派”。
在日本经常使用表情的男性会给人一种‘很逊’‘很娘’‘很风骚’的感觉……因为表情的使用,一般是女性为了表现可爱,日本男性当中坚决不用表情的也大有人在。
△ 成年男性不愿使用 emoji,那还怎么好好地和妹子聊天?
关于成年男性如何使用 emoji 的讨论不仅发生在日本,《纽约时报》就曾刊登专文讨论这一问题,根据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的语言学家约翰·麦克沃特(John McWhorter)的说法 ,有些男性回避表情符号是因为 “女性用得更多”,不过他补充,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
“在语言方面女性往往更有表现力,”麦克沃特说,“不过女性在语言方面的变化最终也会影响到男性。男性使用表情符号对其而言是有利。”
■ 帮我们设计个新表情吧?
在开始之前,我就很“心机”地向栗田提了一个要求:请他为中国以及世界说栏目设计几个独家表情。最终呈现出来的世界说栏目是“一个智能手机通过视频播放连接世界”的图案。而关于中国,除了“春节”,栗田设计的另一个主题竟是“爆买”:一个手提数个拎包的表情与一个行李车上堆满购买礼品的表情跃然纸上。近年来中国旅客的赴日购物狂潮将“爆買い”(爆买)这一词语推上了今年日本年度流行语之一的位置,看来相应的 emoji 表情也得跟上。
△ 栗田先生设计的三个新 emoji
emoji 无疑是个伟大发明,虽然它的发明者对此异常谦逊。非语言性文字对于交流双方准确传递信息的作用不可替代:以前,我们可以使用肢体语言和语调来传达,而在“读屏时代”,emoji 就承担了情绪表达和共情的功能。看见一个笑脸符号,我们就看到了屏幕那一端发信人的笑脸,甚至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即使在不同文化中它的解读不同,在每一个人的社交圈里,含义还是相当明了的。
emoji 不是文字,emoji 也不会替代文字,就好像肢体动作也不能完全代替我们说话一样。栗田对此深表赞同,“虽然表情不会消亡,但是其作用也只会局限在辅助文字传达一些弦外之音…日本曾经流行 emoji 表情的那段时间,就有只用表情不用文字的人出现,十多年过去了,这样的人,几近绝迹。”
- END -
【如需引用、转载请联系世界说】
为你提供国际资讯和全球故事
和你一起生活在别处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globus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