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哲学能指导科学吗?

$
0
0

日报标题:当我们说「哲学可以指导科学」时,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LLLBK,多说人话 少用术语

太长不看版:哲学可以指导科学,但是到现在为止哲学几乎没有指导过科学。并且,更多的情况是,哲学家越来越多的利用科学成果进行哲学研究。

“指导”这个词真的很不好,它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通常我们说老师指导学生,大牛指导菜鸟。可以看出,说 A 指导 B 就暗含了 A 比 B 更牛逼,更厉害。因此,用“指导”这个词很容易引发讨论者的情绪。这里先说明,本回答内所用的“指导”一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本回答分几部分:

1. 当我们说“哲学可以指导科学”时,我们到底在说什么(总结现有的“哲学派”和“科学派”观点并分析,说明到底什么是“指导”,到底怎么指导的)

2. 从历史上看,哲学几乎没有指导过科学

3. 恰好相反,科学成果正在哲学研究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1. 当我们说“哲学可以指导科学”时,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看了很多回答,总结出一个道理:很多争论真的是由于双方概念的不明确。

目前争论大概分两派,一派认为可以指导(称作哲学派),但给出的理由却乱七八糟:

有的说因为自然科学本来就是从哲学内部的“自然哲学”分出去的,可是分出去又怎么样,人家都分家单干了你怎么指导人家?

有的说哲学是科学的基础,嗯确实是这样,可是那又怎么样,你得讲清楚,“基础”跟“指导”有什么关系。

有的说科学家也经常写出哲学作品,然后呢,这就能说明他们的哲学观点影响了他们的科学研究,这只能说明科学家在哲学方面也很叼吧?你要说明他们确实受了哲学的指导,得给出更详细的理由啊。

有的说科学哲学现在在蓬勃发展,然后呢?科哲又不是用来指导科学的,它只是把科学当做研究对象,用哲学视角看待科学而已。

先澄清一下,对科学起指导作用的哲学并不是科学哲学,科学哲学不是干这个事的。

科学哲学并不能指导科学研究。

科学哲学是对科学进行的哲学反思,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什么?科学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成就?科学是如何发展的?科学内不同学科的关系是怎样?社会科学是不是科学,它跟自然科学区别在哪?数学和逻辑是不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理论?科学研究和因果律、决定论、自由意志等哲学问题有什么关系?科学定理就是真理吗?科学有可能最终得出世界的真理吗?......

科哲只是把科学作为了研究对象,它可以描绘出科学的运作方式,也可以探究为什么科学这么牛逼,但是它没办法给出一套研究方法,然后告诉科学家你按我这个方法来就行;他也没办法告诉未来的科学应该去往何方,告诉科学家你沿着我这条路走就能达到真理。下面这句话对科学哲学和科学的关系类比的很好:

科学哲学对于科学家,就像鸟类学对于鸟一样,毫无用处。(费曼)

鸟类学对于鸟来说毫无用处,但对人来说却大有用处。科学哲学的价值,不在于为科学提供什么指导,而在于:科学在几百年内实打实的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改变了整个世界,改变了全人类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哲学去研究这么一个东西,对于人类的认知、理解、对于人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都大有帮助,把科学看得更清楚。

总之,“哲学派”需要明白,要想论证“哲学可以指导科学”,只有两种方法:一是说明为什么可以指导科学,详细说明“指导”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什么哲学可以指导科学,这种指导在什么条件下才可能发生;二是举一个实例说明哲学确实指导过科学。而不是漫天发散思维,扯什么哲学的基础地位、哲学和科学的历史渊源、科学家的哲学观点等等。

另一派认为不能指导(称作科学派),他们的理由就更扯淡了,这几点就是他们通常的理由:哲学家又不懂科学;纵观科学史也没发现过哲学指导科学;哲学不能造出宇宙飞船和对撞机;哲学会以一种可笑的高姿态嘲笑科学; 哲学就是想抢科学的功劳,等等。我一一反驳如下:

a. 哲学指导科学,不等于哲学家指导科学家。

有些人认为,历史上从来没见过哲学家对科学指手画脚,哲学家根本不懂科学,没办法做出指导,因此哲学不可以指导科学。

这是不对的,这只能说明“哲学家不能指导科学家”,在不考虑一个人既是科学家又是哲学家的情况下,我也同意,确实没有哲学家直接干预自己根本看不懂的科学领域。

但这和问题无关,问题是“哲学能否指导科学”,这不是人和人之间的指导,是学科之间的指导。哲学指导科学,未必要通过哲学家之手,可以是科学家自己的哲学观念指导他的科学研究。

b. 哲学可以指导科学,不等于“哲学在科学史上经常指导科学”。

这两句话的区别很明显,不多说了。

c. 哲学可以指导科学,不等于哲学可以得出科学成果

有些人认为,哲学没有卵用,用哲学观点造不出宇宙飞船,也解不了数理方程。因此哲学没有指导作用。这有明显的逻辑错误。“哲学可以指导科学”,不代表“哲学可以搞出科学成果”。用“哲学搞不出科学成果”来说明“哲学不可以指导科学”,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对于会这样说的人,我只能说,哲学确实造不出宇宙飞船,哲学从来也没想过要造宇宙飞船,但你计算宇宙飞船轨道用到的相对论公式,却是受到哲学理论的启发而来的。这个后面会细讲。如果你说不是,请去复习一遍爱因斯坦的发家史。

d. “哲学可以指导科学”的意思不是说“当科学气喘吁吁爬到山顶发现哲学早就站在那”

哲学从来也没想过要得出科学结论,没想过要把科学的事儿全干了,它对科学的指导作用只体现在“启发”。有些人觉得,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体现在这样的场景——当科学发展了一整套微观粒子理论,哲学会用高傲的姿态说“我早就说过物质无限可分了,你看你研究这么久都是我早就发现的”。我就问一句,哲学什么时候这样嘲笑过科学了,能否举个实例?一直以来鄙视链都是科学鄙视哲学好吗?

这种说法其实意思是:哲学只会大谈空话,根本搞不了实际研究,研究不出细节来。但这跟我们要讨论的“指导”有什么关系?哲学从来就没想过要搞什么实际研究,我们说哲学指导科学,意思根本就不是说哲学可以在实际研究上指导科学,而是说哲学可以在科学危机的时候,对科学提出新范式起到“启发”的作用。仅仅是启发而已。

e. 哲学完全就是看到科学取得大成就眼红,想抢功劳吗?

神啊主啊,请把逻辑赐予会说这种话的人吧!首先,这有逻辑错误。这种人只是在质疑哲学的动机。质疑动机并没有什么卵用,你要论证的是“哲学不可以指导科学”,你质疑哲学的动机干什么?就算哲学真的是想抢功劳,so what?这跟哲学可不可以指导科学有关系?

然后,我已经说了,这里的 指导 并不带任何色彩,不代表谁比谁优越,不代表哲学是科学的老师。我说过了,哲学没能力去教科学具体该怎么做。

并且,哲学并没有想过要抢功劳,哲学根本没有什么动机可言。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并不是哲学有意为之,而是哲学发展的无心产物。哲学从来没想过要去指导谁,哲学就自己搞自己的。哲学也没想过要成果,毕竟哲学本来就是“无用”的。科学才是追求实际效果的,你再说哲学想抢科学的功劳,可谓是根本不理解哲学。

f. 你说哲学能指导科学,那你指导个别的试试啊?如果你不能指导别的,如何能指导科学?

这里的逻辑错误还不够显然吗?哲学能指导科学,和哲学能指导别的,有关系?这种类比有意义?而且,哲学还真能指导别的,但我就是不想告诉你 : )

以上总结了哲学派和科学派双方一些常见的用来论证自己观点的理由,分析表明这些都有问题。

那么,为什么说哲学具有“可以指导科学”的能力?

我们知道,科学的发展总是要经过“正常阶段”和“革命阶段”的(用库恩的话说就是常规科学阶段和科学革命阶段)。

正常阶段内,科学家专心做研究,按照已有的科学范式一丝不苟的做实验,在现有的科学体系内得出一个又一个新发现。比如科学初期,大家都按照牛顿的体系孜孜不倦的研究,不断地丰满这个体系。

而在革命阶段,原有的科学范式被颠覆,科学家发现现有的科学体系有巨大的问题,这个时候通常会有牛人提出一套全新的体系,为整个科学界指引方向。比如迈克尔逊 - 莫雷实验表明传统物理学的框架有问题,然后就有了相对论的提出。

在正常阶段内,科学完全不需要哲学,哲学也根本没办法进行任何指导。科学就在自己的体系内搞自己的研究。

但在革命阶段就不一样了。原有的科学体系崩塌,而科学体系都是有自己的哲学基础的,比如牛顿物理学的哲学基础就是“绝对时空观”,时间和空间互不影响,相互独立,并且时间不管在哪都是一样地流逝。基于这一哲学基础,经典物理学必须假设空间内充满着不会动的以太,才能用这些以太作为一个绝对的参考系,从而解释“绝对时间”意义下的运动。相对论为什么能解决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相对论这一体系的哲学基础反对“绝对时空观”。

哲学之于物理的基础性,就像物理之于化学的基础性一样,可以发现,分子化学遇到的种种难题,基本都可以在量子物理层面得到解释。而物理也一样,理论物理遇到的会引起科学革命的大问题,基本都涉及到哲学层面的问题。

当现有的科学体系发现巨大的漏洞时,整个科学界不知道科学以后该去向何方。这时,哲学有能力告诉科学界,问题到底出在哪了。

还是举相对论的例子,哲学肯定没法发展出相对论这样一套理论,但当绝对时空观基础上的科学体系出了问题,哲学有能力告诉科学界——是时空观的问题,你们可以改变一下三观,不再想当然的接受绝对时空观。事实上哲学就是这样做的,爱因斯坦确实是受到了马赫主义时空观的启发才能想出狭义相对论的。

这就叫“指导”科学。平时,科学可以自己很好地发展,用不着别人知道。但科学危急之时,哲学虽然并没能力告诉科学界应该怎么办,哲学也没能力给危机中的科学发展一个新的体系;但是,哲学有能力提出一个新的哲学基础,然后告诉科学“也许可以沿着这个思路走,你试试沿着这个思路去建立一个新的科学体系吧”。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启发”上。

2. 但从历史上看,哲学几乎没有指导过科学

以上讨论了,哲学具有“可以指导科学”的能力。但目前来看,哲学几乎没有指导过科学。通常情况是,科学自己革命更新体系,然后才使得大家接受了新体系的哲学基础,而不是先提出新的哲学基础,然后再发展新的科学。

比如,出现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时,普朗克指出,物质辐射或吸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进行,这个过程只能取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

这是一个完全颠覆三观的理论,传统的哲学基础认为物理量都可以连续性的变化。普朗克是因为质疑了传统的“连续性”哲学基础而给出了“一份一份”的解释吗?

不是的,他只是偶然的发现,假如规定成一份一份的而不是连续的,就能很好地符合观测数据。也就是说,他提出这样的颠覆性的解释,源头仅仅是为了凑一个理论去满足实验结果。

普朗克自己当时发现这个的时候,没有为自己发现了新理论而欣喜若狂,而是半信半疑,怕别人以为他是疯子。他对自己的发现并不自信,为什么?因为他自己当时依然持有“连续性”的哲学观点。之后他和大半个科学界的观点转向“离散性”,恰恰是因为这种理论获得了巨大成功。

总之,他的发现不是被哲学指导的,恰恰相反,是他的发现影响了他自己的哲学观点。

普朗克是出于“符合观测数据”的目的才硬凑出来一个理论,而不是出于哲学对他的指导。是这个理论很好地符合了观测数据,才导致了“连续性”的哲学基础被动摇。

有些人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会认为,哲学在历史上指导过科学,理由主要有这几点:(我逐一反驳)

a. 许多大科学家写过哲学相关的著作,并且说过“哲学是科学之母”之类的话。

这并不能说明哲学指导过科学。大科学家写过哲学相关的著作,只能说明大科学家本人有深厚的哲学功底。但这些哲学功底是否指导了他们做科学研究就不好说了。更常见的是,并不是科学家的哲学观点指导了科学研究,而是他们的科学研究形成了他们的哲学观点。比如,并不是“上帝会掷骰子”这个哲学基础发展出了量子力学,而是量子力学的巨大成功使得量子力学家对这个哲学观点深信不疑。

并且,“哲学是科学之母”这句话,并不能理解为“哲学指导了科学”。它的意思仅仅是,科学体系有自己的哲学基础。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从历史上看,科学是从哲学内部分出去的。

另外,相比于说“哲学是科学之母”,科学家更多认为哲学对科学没有卵用:

我曾努力阅读所有时代的哲学家的著作,发现了许多有启发性的思想,但是没有朝着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前进。然而,科学使我感觉到稳步前进,我确信,理论物理学是真正的哲学。(玻恩)
我认为哲学和物理学的关系是单向的。物理学影响哲学,但哲学从来没有影响过物理学。(杨振宁)
我认为他(坂田昌一,一个科学家)越少用哲学,他的成就就会越大(杨振宁)
它们(哲学)多半与科学没有多少关系。…我们不应当指望靠它来指导今天的科学家如何去工作,或告诉他们将要发现什么。(温伯格)
哲学已死。(霍金)

b. 不论什么科学研究都有其哲学基础,比如还原论是当时促使科学家去发现分子和原子的原因,因果律(有果必有因)是自然科学可以取得巨大成就的保证,逻辑是自然科学进行研究的基础,等等。

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但混淆了“有哲学基础”和“被哲学指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以说,人类对世界的一切理解都有哲学基础,但这没有用。有哲学基础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可以说我们脑袋里每一分每一秒的思考都带有我们自己理解的哲学基础,只是很多人没有发现而已。因此,b 也无法说明,历史上哲学指导过科学。

以上 ab 两点都是很常见的用来证明“哲学指导过科学”的方式,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都是有问题的。

从历史上看,科学变革的方式通常是这样:

1. 大家高高兴兴地在现有体系下搞研究,无意识的接受了现有体系的哲学基础。突然有个人做了个实验,实验结果跟现有体系不一致,并且完全没办法解释。大家都重复他这个实验,都没法在现有体系内解释。

2. 过了几年或十几年,有个人突然发现,在一个完全颠覆现有体系的新体系下,实验结果可以完美的解释,并且原有的科学结论也可以在新体系下得到解释。

3. 大家先挣扎一番维护旧体系,然后一起接受了新体系,最后一起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新体系的哲学基础。

那个提出新体系的人通常并不是被哲学指导的,而更可能是突发奇想或者如普朗克一样生搬硬凑的。也有物理学家说过自己的理论研究受到了哲学的启发,坂田昌一就是这样,但也有人认为他这样说只是谦辞...

要证明“哲学指导过科学”,靠上面的 ab 两种方法是没用的,唯一的方法是举一个例子出来。真正被哲学指导过的科学变革,大概只有相对论的提出。爱因斯坦确实是受到马赫主义的时空观的影响,才能想出如此“离经叛道”的相对论。除此之外,似找不到其他明显的例子了。

3. 恰好相反,科学成果正在哲学研究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实相比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科学对哲学的帮助似乎更大。

哲学的传统研究方法是论证,论证需要前提,前提大约有两种来源:思想实验和直观感觉。但现在哲学似乎越来越多的开启了第三来源:科学成果。

因为思想实验和直观感觉都有弊端。

思想实验的弊端在于,人在思想实验设置的情境下进行判断和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比如电车问题:你可以改变一根铁轨,杀一人救五人,这时调查显示大部分人会选择救五人,这就成为了功利主义的有力论据。但把电车问题改一下,你可以把一个人推到铁轨上,列车压死他以后会停下,依然是杀一人救五人,但此时调查显示大部分人不会去救五人。本质上是一样的两个问题,换一种表述人的选择就完全不一样了,这说明,思想实验是不靠谱的。思想实验内人们的选择,受到很多影响,包括修辞学、心理学等等。

而直观感觉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绝对时空观”,“能量连续性”,全都是直观上不可能错的感觉,但它们就是有问题。

因此哲学越来越看重科学成果。比如,认识论的研究中常常用到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伦理学的研究中也会引用各种社会科学的成果,形而上学更是要直接面对量子力学的冲击。哲学内部甚至单独分出了一个新的领域“科学哲学”,专门用来研究科学,这足以说明科学对哲学的影响之大了。

哲学受到科学的帮助并不是最近才有的事,从大概 100 年前的逻辑实证主义就开始了,那个时候有一帮哲学家认为哲学应该向科学学习。虽然逻辑实证主义后来衰落了,但科学依然在不断地对哲学产生影响。

总结

在科学的变革阶段,哲学可以指导科学,这种指导的意思是,哲学可以指出旧体系的哲学基础的错误,并给出可能的新的哲学基础,从而启发科学家在新哲学基础上发展新的科学体系。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就是在马赫主义的哲学观点的启发下。

但除此之外似无哲学指导科学的其它案例。大科学家写哲学著作不能说明他们的科学成就是由哲学指导来的,大科学家的哲学观点更多是被他们的科学成就影响来的。不管哲学愿不愿意承认,科学界对哲学普遍有鄙视或无视态度。并且,相比哲学对科学的指导,科学对哲学的帮助似乎更大一些。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