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除了最后 10 分钟,这部片似乎只是个普通的校园故事
写在前面:《游乐场》这部波兰电影,最初在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放映,之后入选了伦敦电影节处女作单元,媒体场的人寥寥无几。在豆瓣上也只有我一个人看过,但是我实在迫不及待想要和大家分享这部电影,因为本片发行计划遥遥无期,很有可能一年之内都见不到资源。下文虽然有剧透,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完,谢谢。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在电影院几乎已经看不到新的题材了,不仅仅是类型片领域,就连相对独立的艺术片也都沉溺与相似的题材与情绪表达。但是在今年的伦敦电影节上,一部叫做《游乐场》的波兰影片似乎打破了这一定律,它几乎没人关注,首映场仅仅 300 多人的影厅都没有坐满。但当影片最后一幕结束切入黑屏之后,整个影厅陷入一片死寂,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退场,所有人都等着字幕结束之后导演 Q&A 环节。因为,关于这部电影,实在有太多震撼,和疑问。
《游乐场》全片仅有 80 分钟,分为 6 章,结构清晰地记述了发生在波兰某小镇的一所学校毕业典礼前后的发生的事件。
而影片的前五章,也就是几乎前 70 分钟,都似乎在不紧不慢的构建一个陈词滥调的校园故事:一个学习成绩优越但长相平平的胖姑娘,对同班一个帅气的小男生产生了好感,并决定在毕业典礼这一天向他表白,于是拜托班上另一位女生递纸条,约在了学校后的废弃工地。
【后文剧透】
而之后发生的事情是所有观众,媒体的所始料未及的。小男孩以一种近乎侮辱的方式拒绝了胖姑娘的表白,紧接着他和自己的好朋友溜达到了商场,发现想要去的电子游戏商店关了门,便在商场里无所事事的闲逛,直到他们看到了一名 4,5 岁的男童,独自坐在商场的投币玩具车上。
最后一章与影片同名,叫做“游乐场”,但这明显是一个反讽,两个 14,5 岁的男孩带着这个身高不足他们一半的幼童穿过公园,来到一处偏僻的铁轨旁。
影片到这里,已经行将结束,而导演在最后,用一个 8 分钟的固定长镜头,展现了可能是影史上最触目惊心的一个场景之一。两个男孩把幼童放在地上,和他聊天,期间捡起一根树枝不停的戳着他的后背。随后,幼童开始哭泣,爬起来试图逃跑,但没跑两步就被男童一把抓住,直接摔在地上。而后男童站起身,一脚狠狠的将幼童踢翻在地。幼童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男童一脚踩在后背,趴在地上。与此同时,另一个男童从旁边的废石堆里挑了一块石头,毫无犹豫的,重重的砸在了幼童的头上,鲜血直迸而出。在那一瞬间,我清楚的听到了幼童头颅碎裂的声音,和影厅里数人倒吸凉气的声音。
随后又是几次头部的重击,幼童已经毫无疑问的死去了,两名男童冷静的将幼童拖到铁轨上,并用树枝掩盖,以试图造成火车事故的假象。
【剧透结束】
这一系列过程,都是通过一个大全景来展现,三个主要人物在画面中就像蚂蚁一般,观众听不见他们的对话,也看不清他们的面孔以及表情,就更看不清幼童死亡时的惨状。但就是这不到银幕中百分之一的一点鲜红,就让所有人不寒而栗。这样的震撼,甚至要比直面血腥的恐怖更要骇人。
随后镜头切到两个男童坐在铁轨旁的中景,我们可以看到两人的衣服上飞溅的血点,但是两人的面庞无比的平静,就像他们刚刚做的不是杀人,而是从商店顺走一个打火机一样。
而在评论电影之前,我还想讲一个故事,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1993 年 2 月 12 日,两名男童诱拐一名 2 岁男童詹姆斯·巴尔杰。三人沿着运河走了大概四公里。途中,两名男童对受惊而哭闹的詹姆斯进行殴打。事后统计有 38 名路人目睹到他们,但绝大多数人没有进行干涉,因为都以为这只是一家人的打闹。
两人将詹姆斯带到铁轨旁。开始对詹姆斯拳打脚踢,搬起重达 10 公斤的铁轨砸他的头部,在他的左眼及脸上涂抹涂料,让他吃掉电池,并脱掉了他的鞋、袜、长裤及内裤,性虐他的生殖器,可能还将电池塞入他的肛门。就这样,将詹姆斯虐待致死。发现詹姆斯死亡后,两人还把詹姆斯的尸体放上铁轨,将詹姆斯的头部埋入道碴碎石中,试图利用火车碾过来制造事故假象。
两人离开后,尸体果真被一列火车轧成两截。直至 2 月 14 日,詹姆斯的尸体才被警方找到。
这就是当时曾经轰动一时的詹姆斯·巴尔杰凶杀案,不仅仅因为其手段之残忍,更因为犯案的两人都仅有 10 岁。经过长时间的审判,两人被判入狱,并在短短 8 年过后便被刑满释放。
这起案件在 23 年后的今天,仍然还会被不断的提起,被当做“人性本恶”这一观点的有力背书。2007 年的英国影片《男孩 A》就以两名凶手之一出狱之后的生活作为切入点,还原了这起案件。
但是,似乎很少有影视作品敢于直面这起案件本身。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案件本身太过残忍,且当事人皆为连青少年都算不上的小孩子,如何选角,如何拍摄都成问题,更别说影片面世之后所逼将面对的舆论压力。
但是《游乐场》勇敢的直面了这个话题,导演在映后的 Q&A 中说,自己的剧本灵感正是取材于詹姆斯·巴尔杰案。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影片中的诸多细节都与这起案件惊人的相似。导演在几年前听说这期案件之后震惊不已,便决定要将它翻拍成电影,于是开始漫长的调查、采访、取材的过程。
而在此期间,他才发现隐藏在这起案件背后的,不仅仅是那两个看似个例的利物浦 10 岁男童。这样的暴力事件,似乎每天都在全世界各地发生。在导演到访波兰当地一个警察局的时候,他讲述了詹姆斯·巴尔杰案的全部经过,那些警察有的听说过,有的没听说过,但却都表现的异常冷静。导演表示不解,于是其中一位警察讲了一件就在三天前发生的案件:一个 13 岁的小女孩,亲手将一支牙刷插进了自己年仅 5 岁的亲生妹妹的喉咙中。牙刷、直插喉咙、亲生妹妹,这可能是脑洞最大的编剧也无法脑补到的剧情,却真真切切的发生在世界上的某些角落。詹姆斯·巴尔杰案不仅仅不是个例,它只是这个世界上众多相似事例的一个缩影。
回到电影本身,在看过全片之后,回想之前的情节,才不禁佩服其导演惊人的耐心和掌控力。导演在影片的钱 60 分钟埋下了无数伏笔和警示,在暗示观众这个故事一定会以一种及其出人意料的方式结束。而在影片最一开始的几个空镜,恰恰就是影片结尾的商场监控画面,通往郊外的街道,和即将布满血腥的偏僻铁轨。这样的呼应让影片形成了一个回环,冥冥之中,皆有轮回。
在影片的前 40 分钟,导演给本片最重要的三个主要角色(胖女孩,被表白的帅气男孩和他的光头死党)每人一个章节的时间,来介绍他们的日常。看似平实的叙事下暗藏了许多线索,三人家庭背景的不同也暗示了之后的故事走向。女孩胖且长相平平,但家境殷实,父母打扮也光鲜亮丽;帅气的男孩家中有一个瘫痪在床的智障父亲,母亲不在家时,只能由他来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吃喝拉撒;光头死党家中空间拮据却有三个孩子,导致尚在襁褓中的弟弟只能和他同住一屋,每天都要被婴儿的哭声吵醒,苦不堪言。在每一段的最后,都是一个目视镜头的脸部特写,让观众审视这三个未经人事的灵魂与肉体。
而在我看来,《游乐场》这部电影最好的一点就是,它并没有将那些传统意义上不良少年的特点以及性格强加进剧本中,它对于两个少年的行为并没有做太多因果交代,杀人,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需要理由。这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式非常少见的,一般来说,一个变态杀人犯的经典设定经常包括但不限于:喜欢看恐怖电影、单亲家庭、父母的虐待等等。但事实上,这样的设定只是编剧在剧本阶段的偷懒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样草率的设定只是人们对于少年犯的刻板印象,爱看恐怖电影的小孩子千千万,但真正走上犯罪道路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纵观全片,《游乐场》让人很难不想起著名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尤其是早期的哈内克。“冰川三部曲”与《游乐场》探讨的同样也是社会的冷漠和极端的犯罪行为。更为相似的是这两位导演在影片中无意中渗透的彻骨的冷暴力。在《游乐场》中,一个大远景的杀童长镜头让人不寒而栗,而在哈内克的早期作品《班尼的录像带》中,出现了相似的场景,一个男孩随机的在街上找到一个女孩,带到家中,用杀猪用的空气枪将其杀害。哈内克用一种近乎折磨观众的方式将虐杀的过程机械的延长,女孩从惨叫、呻吟到残喘、消亡,哈内克没有将镜头直指杀人现场,却加倍了血腥杀戮的恐惧,让观众更深刻的体验到了一个生命消逝的全过程。
《游乐场》是一部少年残酷物语,它向我们揭露了人性最原始,最肮脏的本能。也提醒我们,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自认世界一片和平,但在社会的边缘,仍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罪恶,无时无刻的在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