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做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上周给北京动物园饲养队副队长张恩权做的一次专访。聊了咬人事故的技术问题,才发现国内动物园管理真是挺乱的,没行业规范、多部门管理、管理者不懂动物,饲养员外行,最后游客更不懂了。
开动物园,不是给动物吃饱睡暖这么简单的事,还要教育游客,合理配种,一大堆伦理责任,最后终极目的还是保护物种的存续。
最后杂志上版有删减,把全文贴在这:
---
1.问:我们先聊聊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的事件吧。在自然环境下的野生老虎见人都是避让的,国内做东北虎研究的学者多年都难以见到野外活体,为什么动物园里的老虎会主动攻击?
张恩权:国内动物园里的东北虎肯定是人工繁育的,因为近几十年都不再从野外获取东北虎了,人工饲养条件下东北虎的习性肯定跟野生的不一样。
我不知道咬人的老虎具体是什么情况,只能从技术层面上来分析。老虎的自然习性是避让人类,人对于它们是一种危险因素。很多在自然界里很强势、正常情况下能在自然环境中掌握大面积野外资源的动物,一旦养在动物园里就特别受不了,如果饲养方式上不能保证它们的健康,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一些动物园动物伤人的案例,也跟这个管理者训练的方式有关系。最典型是马戏团老虎、狮子咬死驯兽员的案例:动物平时接受的都是负面的训练,充满了负强化或惩罚,这个动物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平时饲养员手里有棒子、电棍,它们害怕,如果没有,训练员就很危险,因为二者的关系不是基于信任。
现在有个词叫 ZOOCHOSIS,动物精神病,指动物被困在动物园后出现的反应迟钝,摇头不止,自我毁伤等的症状。很多动物园的动物不能从它的物种特点、从自然史方面正常地分析它们,就像人类的精神病患者一样,无法预知它们会做出什么举动。
2.问:会不会因为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没给动物吃饱,所以老虎才去咬人?
张恩权:老虎是非常耐饿的,在野外它们可能一星期都吃不到东西,一旦吃到,又都是高能量的肉类,能支撑它们很长时间。
饿与不饿对动物很重要,但获得食物对动物同样很重要。动物在野外获得食物是有一套行为驱动力的,它一定要经过一个行为序列才吃到食物,这个序列是被基因所记忆的。如果你每一次都直接把食物给它,动物是不幸福的。它总想去抓一下、去费点劲,劳作取食。这在动物学的实验上也是被证明的,比如喂猴子,一边是盘子里放好的豆子,一边是在装了锯末的盒子里仨豆子,几天后猴子都会选择从盒子里挑豆子吃,这是它们劳作取食的天性。
所以老虎去扑咬游客,未必是因为它们饿了。
3.问:正常动物园内,老虎和人之间应该保持多远的安全距离?现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在东北虎区加装了电网,这个有用吗?
张恩权:距离取决与你的隔障面是什么。就我们城市动物园而言,如果是像监狱一样的,竖栏杆的隔障,我们一般会要求人和老虎之间距离 1.5 米。如果是 5 公分 *5 公分的方格网,那就离得近也没关系了。
电网是不能用作终极隔障的:一旦停电,就不能用了。而且幼年动物和敏感动物都不能使用电网,会造成动物应激或死亡事故。动物处于极度兴奋或者恐惧的状态下,还会忍受电击冲破电网。
电网最多只能作为二级隔障用,一级隔障必须是物理隔障,保证动物任何情况下都出不来,可以用壕沟、墙体、玻璃幕墙、围栏、围网、水体等,这些停电了也没关系。也可以用网格,但网格上端一定要有反扣,避免动物顺着爬出来。
4.问:受伤的游客现在指责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巡逻车上没配备麻醉枪,这个问责的点对吗?
张恩权:这个其实不对。麻醉枪是不可能配备到巡逻车上的,这是国家管制枪具,我们北京动物园的麻醉枪也存在园内的派出所里,我们是拿不出来的。动物园自己能支配的是吹管,动物园兽医院给开药,直接用管子吹到动物身上,这个就很方便了。
但也不可能每台救援车上都配吹管,必须是懂技术的人才能用吹管,而且每种动物大小不一样,药量也得有针对性地配给。
像麻醉枪啊、吹管啊,都是理论上说说而已,放这种紧急情况下都不实用。国外最常用的是干粉灭火器,动物容易逃窜的地方都会放,用干粉一喷,动物就什么都看不见就跑了,这对它没有伤害。正常来讲,汽车上都是规定必须配备干粉灭火器,用这个比轰油门有用得多。
5.问: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说当时救援车轰油门按喇叭,是因为这是每天赶老虎回笼的常用手段。北京动物园平时用什么指令让老虎回笼?
张恩权:让动物晚上回笼是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一般是用食物做行为强化。每天老虎在外面场馆的时候,饲养员有时会在场馆里藏一些小块的肉,让它来回来去地找,这是一种丰容的方式,也是给游客观赏的方式,不能让游客天天看老虎睡觉啊。
但是老虎还是知道,最好吃永远在屋里饲养员那里。 到了晚上要回笼的时间,我们在虎舍里面叫它,动物跟着声音走,一回来马上就给它吃的。这让老虎意识到:我按你说的做了,我就能得到这口吃的,这就能养成它按时听话回来的的习惯。
除了全封闭的场馆,基本上所有动物每天晚上都是要回笼的,夜间在室外过夜不安全:比如晚上下雪,把树杈压断,动物容易顺着就跑了。
有一部电影叫《奔腾年代》,里面讲了一个非常典型的巴甫洛夫原理。电影里的赛马比赛开赛时会响铃,骑师听了一打马屁股,马就开始跑了。马是被鞭打催跑的,并不懂铃声什么意思,它们隔段时间才比赛一次,也很难记住“打铃——跑”的关联。
一名骑师很聪明,他希望缩短这个反应的时间,就自己找了个铃铛做训练,只要铃一响就打马屁股,一响就打,短时间内高频率训练,让马建立起了挨打的条件反射。最后铃一响,不用打马,马直接就开始跑了。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如果用按喇叭轰油门的方式赶老虎,只能说这个行为曾经给老虎带来过什么负面后果,它们才会有迅速的反应。
还一种解释,是轰油门对它们来说是一种负强化——就像开车不系安全带会有哔哔哔的声音一样,乘客嫌吵就系上了安全带。轰油门可能也是吵得让老虎跑走,那驱赶的效果就不好说了。
6.问:我们总听说饲养员受伤、被咬死的新闻,这是怎么回事?
张恩权:饲养员受伤大体是两个原因。一是没留足够的避让空间:比如去危险动物的笼舍打扫,应该有一个先引走动物的空间,饲养员再进去。但这种缺少空间的情况很普遍很普遍。甚至我们北京动物园也有这样的,每年 9 月份鹿发情的时候,就得派两个饲养员进去,一个人推车挡着这只鹿,另一个人打扫。这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
第二个就是 饲养员没按照操作规程去做,比如关动物的门要确定锁着你才能进去,有时候没确认就进去了。
动物的攻击行为一定是在逃避行为之后,因为逃避对动物来说更安全,攻击对动物更危险。它攻击人,一定是处在一定压力之下,这个压力是当时造成还是之前积累的,这个不好说了。
7.问:为什么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多次出事故,都没有被要求整改?
张恩权:我国的动物园有两种类型,北京动物园是城市动物园,归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属于中国动物园保护协会下属单位;野生动物园是林业部主管,有自己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这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系统。
住建部管我们,是因为所有公园归他们管,动物园被看做是公园的一类。几年前住建部主导编撰了《动物园设计规范》,内容非常详细,但迟迟没有颁布。社会上没有人知道动物园这个行业是没有规范的——国内现在哪怕厂房设计都有规范,但是动物园没有,动物园太边缘了。
行业协会也不具备执法权限,只是做业务指导、分享业内资源。为什么美国的动物园协会就很厉害,说一句话没有动物园敢不听?因为动物园之间调动资源,必须由协会同意,如果你做了违规的事,我可以禁止其他所有动物园跟你合作。
中国不是这样,动物园是归地方政府管的,政府部门是不懂动物园管理的。动物园做动物资源调动又是林业局才有决定权,行业协会没有约束作用。八达岭这次也是延庆区政府来出的报告,你见过野生动物园协会出来说过一句话吗?
8.问:在北京动物园,一般老虎都会喂什么食物?
张恩权:多数情况下是喂牛肉肉块,大概一星期要绝食两次,这一天也不是完全不给它吃的, 是给很少的。因为虎在自然界也不是天天有吃的。
差不多一星期要喂一次活兔子或者活鸡,但这些基本上不当着游客面喂,游客接受不了这个场景。我们之前就接受过投诉,比如游客看了蛇吞小白鼠就受不了,他们更喜欢小白鼠。
其实在欧洲、美国的动物园协会也有规定,比如任何鱼以上的脊椎动物的尸体,都不能在公众面前完整地喂给其他动物——不能让游客参观了动物园后,建立起动物之间的等级感。它们都是值得尊重的。
我在美国的动物园里实习过一个月,他们喂的兔子都是刚从冰柜里拿出来的完整的尸体,先用电锯锯成一块一块的,解冻之后再放到展厅里面去。这时候游客就觉得是一块肉而已,动物也能从完整的毛、内脏、肉里面得到需要的营养。
现在我们扔活鸡的情况也很少了,我们也怕对老虎造成伤害。老虎在野外捕食,在植被上扑过去打个滚没什么问题,动物园都是水泥地面,一追兔子咣当撞墙上,就太危险了。我们有很多方法保持动物攻击的自然行为,最简单的是丰容,稻草里面塞块肉让动物翻找、麻袋上系弹簧让动物来回拽,模拟在野外的觅食行为。
9.问:游客投喂动物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张恩权: 这种投喂会完全破坏掉我们动物学习的结果,动物每天在展区都吃这么好,饲养员训练的食物就没有吸引力了。行为习惯一旦破坏,就会威胁到饲养员的安全。
另外每年因为游客投喂致死的案例太多了。猕猴这种杂食性的还好,像金丝猴在野外是纯吃树叶的,一只金丝猴的胃吹起来比篮球还大,它只能吃粗纤维的食物,每天吃大量的树叶,从里面慢慢消化出营养。
但金丝猴被投喂的时候,它肯定也更爱吃窝头、吃蛋糕,但这么高浓度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消化不了的,它们会吐、会拒绝进食,最后尸检里都能看出血液指标等存在异常。全国动物园每年长臂猿、金丝猴、黑叶猴因此丧生的案例太多了。
异物里最危险的是塑料袋。马会好一点,直肠子可以拉出来。像反刍动物的胃分成几个室,塑料袋在里面会打成卷,会堵上胃和胃之间的通路。其他钢镚、瓶盖,能在体内游离的,真都还算温和的异物了。
我听过最惨的例子是一只河马吃了风筝线,解剖的时候惨不忍睹,风筝线就像线锯一样把整个消化系统都锯烂了,那是不可能救回来的。
北京动物园现在最奇葩的问题是喂挂面。很多场馆现在改造成玻璃隔障,通风不好,我们就在底下二三十厘米高的地方做一个不锈钢带孔洞的通风口,这两年开始,就有人蹲着从这塞挂面进去……我们真没办法,就怕吃树叶的猴吃这个,吃了就容易死。
10.问:动物园对投喂是什么态度?
张恩权:我们实际上是严禁投喂的。游客投喂说白了是不尊重动物:我觉得我花了钱了,就可以买个娱乐。这种行为对长续保存动物群体、对接受自然教育都没有任何帮助。
但投喂确实是游客的一种自然天性,人类总想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动物的爱。而且动物园的展示如果让游客失望,大家就更容易投喂、击打动物。
其实也有很多办法,比如提升展示效果:如果动物园展示动物的状态很自然,让大家真正对动物有了赞叹,觉得它们美好又值得尊重,他们也不会再想别的办法来表达了。就像人不会在大街上随便喂陌生的小孩一样,这不是一种尊重的行为。
动物园也不能给游客创造可投喂的暗示。北京动物园其实也有有偿投喂长颈鹿和大象的游览项目,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误导——你动物园可以组织我们喂,那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带吃的呢?我觉得这是非常糟糕的经营模式,就压根不该给游客创造这种情境。
像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干脆禁止游客带水和食物,进门时 X 光机和手检两重筛查,态度很强硬,完全不给游客喂动物的可能。
11.问:国内在动物园场馆设计上,这些年有哪些改进?
张恩权:最大的改进是“大坑”式场馆渐渐很少用了。“大坑”是前苏联常用的场馆结构,将动物置于展区中间,游客围一圈俯视参观,这是看马戏表演的形式,不尊重动物,而且会鼓励游客击打、投喂动物。
我们北京动物园这两年新改了犀牛馆,还是有很大进步的。以前的犀牛馆很小,空中看是一个犀牛蹄子,这是上一个时代的设计思路,比如熊猫馆一定要设计成一个竹子,实际上跟动物的习性毫无关系。
我们去年在犀牛馆下面接了一个通道,连到外面一个大片的区域。这种设计扩大了犀牛的活动空间,也让犀牛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游客面前:以前人是站在高处俯视犀牛;现在新的环境是挖了壕沟,中间有围栏,对面的犀牛平台跟游客的平台同一高度,人是平视甚至仰视的角度来看犀牛。
现在犀牛离人更近了,又是平视角度,游客这时候就能发现犀牛的硕大,欣赏到它壮观的美。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场馆周围做了非洲当地自然、人文景观的元素,有很多关于犀牛保护的宣传,形成一种效果是,一进入场馆,我还没看到动物,就意识到自己到了非洲了,这就让人对犀牛的自然生活环境有了直接认识,让人有去保护这个环境的意识,更尊重环境,这就是动物园要发挥的作用。
12.问:以您个人的判断,什么样的动物园是是好的动物园?
张恩权: 好的动物园要看什么标准,比如我个人觉得上海动物园做得非常好,他们已经开始保护中国原产物种了,像猞猁、华北豹这些是更需要关注的本土物种。大多数动物园重点还在买狮子、长颈鹿,这其实跟野生动物的保护没有什么关系。
差的动物园就各有各的烂了。整体说,所有有马戏表演的动物园都是最差的,马戏让人直接不尊重动物,把动物园的一切应有的努力全部抹杀掉了;另一个是所有有投喂项目的动物园都是差的,包括北京动物园,任何对游客不良行为的纵容都是以牺牲动物福利为代价,这与动物园应有的节操背道而驰。
更恶劣的动物园是跟野生动物盗猎直接有关联,林业局有很多途径从野外获得野生动物交给动物园。无偿救助没问题,如果是有偿购买,那就会刺激更多的野生动物捕捉。最典型的例子是金雕、兀鹫这样的猛禽,在中国任何一个动物园里都没有成功繁育的记录,但在中国各种动物园里会看见成千上万的猛禽,这些都是从野外来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动物园变成了一个野生动物的迫害者。
其实犀牛也是,咱们国内几乎没有人工繁育,一共有两个国外购买途径:一是从非洲买,对方很可能是野外低成本抓的;另一个是从欧美动物园买,都是人工繁育的。你看一个动物是不是人工繁育,就看它有没有谱系,它的父母各自从哪个动物园来,上一辈又是哪家动物园的哪一头,以后做繁育的时候可以避免近亲繁殖。
差的动物园动物都是没有谱系的,缺动物花钱买就好了,我才不管是什么呢,完全没有责任感。
---
杂志版本刊发于《三联生活周刊》2016 年第 50 期,12 月 7 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