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到了金融业发达的欧洲,更觉得中国的移动支付高效多了
话说我 05 年去法国读书的时候,对金融体系是怀着学习的心态去的。以为欧洲元老帝国,金融方面必有高招。结果发现效率完全不可忍受:同一个银行不同账户之间的转账需要 2-3 天,用卡取钱之后,在柜台存钱,账户上也都要 1-2 天才能反映出来;唯一觉得欣慰的就是有支票本用了,吃饭什么的带着支票本,直接签个字就结帐,可能这种复古的感觉心理上比刷卡要高级一点?
然后 08 年我在上一门课 Advanced Topics in Industrial Organisation 的时候,给我们上课的大牛说:
Ebay 发展的很好,不过总是有一些商家存在道德风险,收了钱以各种借口不发货,这个时候只能像 Ebay 和 Paypal 投诉,费时耗力。
然后接下来高能了!他说:
最近我和一个公司合作设计了一个非常新颖的机制,让消费者先付款给网站托管着,然后等卖家发货了,消费者收到货之后确认无误了,确认一下,网站再把钱释放给卖家。这个机制可以非常有效的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下课了,我有个同学心直口快,直接吐槽说:“他解释了半天,其实不就是重新做了一个淘宝么?”
事实就是如此,尽管淘宝的这一套机制在 05-06 年的时候其实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国外研究产业组织的这帮大牛就是不了解,他们专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依然不了解,那么对于普通的民众和商人来说更不问可知。也就最近这五六年随着中国的腾飞,阿里、腾讯等等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逼得欧美开始睁开眼睛,学习并且接受这些模式中优秀的方面。
第二,欧美前期在借记卡 + 信用卡 + 支票本这套体系下已经投入了很多资源;如果现在全面转向支付宝微信支付这套体系,那么之前建立的这些体系相当一部分就浪费了,这也是因为中国有后发优势,没有历史包袱的好处之一吧。
再者说,中国对新事物接受的速度和建设效率是欧美不能比拟的。因为中国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任何能够带来一点点效率提高,方便消费者一点点的发明都会被迅速的实践然后推向市场,即便是阿里、腾讯和华为这样的企业,也没有因为自己在某些领域事实上貌似的垄断地位而放慢脚步,因为各种内外的压力都刺激着这些大企业继续前进。
说点题外话,每次看到一些妄自菲薄的洗地文章都觉得很无语。我每次回到中国,都能感觉到如升阳一般蓬勃迸发的朝气,在北京,在上海,看到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急匆匆的,精神百倍的在工作,在学习,在为自己和他人的未来而奋斗和拼搏。『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以前很难理解为什么辽天祚帝七十万大军被被几万女真人打的落花流水,但是看今天的中国,我渐渐理解了这种初生的朝气所带来的巨大力量——十年前,上一代中国领导人也访问过英国,但是十年前,中国的 GDP 只有英国的 80%,十年后,中国的 GDP 已经是英国的 4 倍有余。
这种朝气是我在欧洲看不到的,或者说是在欧洲大多数人身上看不到的。在欧洲我看到的是大部分人随遇而安,美其名曰『享受生活』,只有一小撮精英殚精竭思,玩命的工作着,焦虑着,维持着国家还能从表面上体面的运转着。但是整个社会的效率和氛围是完全无法和中国相比。让他们全民转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他们讨论出结果,论证出优劣,然后放松相关的管制之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