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电影里的烛光晚餐很美,其实灯光师很想把蜡烛撤掉
这个问题略微有些笼统,严格讲,电影拍摄时,只要是非自然光拍摄,只要使用了灯光,都是在用灯光在模拟现实光源。但这中间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模拟画面中不存在的假定性光源,如阳光、月光、阴天的天光,以及画面中看不到,但我们假设存在的路灯、车灯、霓虹灯等等光源;另一种是模拟电影场景中真实存在的道具光源,如陈设在场景中的台灯、落地灯、吊灯、烛火、电脑电视屏幕等等。我想,题主问的问题应该主要属于后一种情况。
虽然是模拟,但这种模拟的行为在不同的影片和不同的电影摄影师处理起来,在分寸上的把握是不一样的,并不能一概而论,这种分寸上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影片的风格和电影摄影师、灯光师工作习惯的差别导致的。如果是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光影都追求纪实风格的真实感,那么在处理起来,就会尽量还原现实。以烛火为例,烛光火光的特征是色温低,大概色温在 2000k 左右,颜色看起来发红,燃烧的过程中会有闪动和摇曳,你只要模拟到了这些特征,基本上就可以模拟烛光了。过去胶片拍摄的时候,胶片感光度不如现在的数字摄影机,所以有的摄影师为了追求真实感,就在画外和道具烛光相同的角度点亮更多的蜡烛,比如画面里有一支蜡烛,依据所需要的光孔,可能要在画外放置十支二十支加粗了灯蕊的蜡烛,或者其它火光来照明,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还原真实。当然也可以用功率合适的钨丝灯,放在相同的角度,灯前加上能把色温降到 2000k 左右的色纸来模拟烛光的颜色,再通过变换调压器的数值或者在灯前用一些遮挡物来晃动,人为地制造不规则的闪烁,尽量去模拟。现在都使用数字摄影机来拍摄,感光度较胶片有了长足的提高,摄影师可以少用一些蜡烛,或者使用相对小功率的灯具来模拟了。同样,模拟电脑电视屏幕的光源,我们也可以通过调亮屏幕亮度,缩短屏幕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增加屏幕数量这些方法来产生真实又照度足够的光源效果,也可以使用 LED、Kinoflo 这些柔光灯具来模拟。
以上说的是追求还原真实的光效时候所采用的一些手段,但电影大多数时候的拍摄,都并非以还原现实为第一要务的。光影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表达和诠释,去创造帮助观众去感受故事、感受角色心境的氛围。以前面说的烛光为例,如果你需要拍摄的镜头是在男女主角正在进行一场浪漫的烛光晚餐,在烛光中的女主角展现了动人且富有魅力的一面,让男主角坠入情网。在这样的戏剧任务下,恐怕我们就不能以太真实的光效来处理了,第一,烛光色温太低,呈红色,光源色温与摄影机平衡色温相差过大时,画面会偏色比较严重,影响被摄体本身的色彩还原,女孩唇彩的颜色、眼影的颜色、精致的妆容,可能这时候都不会是本身的样子。第二,烛光是点光源,光质比较硬,会在演员脸上形成边缘锐利的阴影,而且随着烛光的闪动,阴影还会在脸上乱动。第三,蜡烛放置在桌台上,对于演员可能会光位太低,形成一定的底光效果,会显得人比较恐怖。综合以上几点,我们恐怕很难说服观众,这位女演员是动人且富有魅力,会让男主角一见钟情。所以在好莱坞浪漫爱情片的处理中,这种场景并不会太追求真实的光效,还是会以人物光的美感为主,甚至会提高其它光源的亮度,缩减机器的曝光,从而减少道具蜡烛真实的火光对人物光的影响。当然,如果这顿烛光晚餐发生在一个惊悚片里,又或者是一个女主角向男主角复仇的故事,我们根据每场戏每个镜头具体的戏剧任务,又会作出和浪漫爱情片不一样的光效和气氛的处理。
电脑电视屏幕的光源也是同理,因为屏幕通常的色温在 6500k,会比各种常用灯具以及日光看起来都更冷一点,而且它是一个面光源,相对柔和,亮度也不高,播放时候会有亮度变化,我们都可以通过这些特征去模拟它,但用在不同的情境里,它是需要被强化还是需要被弱化,需要在光效氛围里看起来更冷一些,闪动更快一些,还是看起来更自然一些,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方式。电影摄影师要创造和处理的,永远是光的问题,而不是灯具的问题,完成一种光效气氛,可以使用不同的灯具、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只要实现目的就可以了,手段并不重要。
更多讨论,查看 知乎圆桌 · 拍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