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央行确定:正式集中存管第三方支付备付金,支付机构不得挪用
靴子落地了,比想象中快;落地的形式也没有超出想象的范围。
2016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其中很明确的提出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不向支付机构备付金计息、银行与支付机构不得直连等等;人行在稍晚下发给银行和支付机构的实施细则中,再次对这几点进行了重申而且有了相对清晰的方案,所以不论是支付机构、银行其实早有预期,这次发出的通知也是对前文的具体落实。
关于什么是备付金以及为什么要集中存管,央妈在答记者问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在分析产生的影响前,先梳理下支付机构的盈利模式。支付机构不论大小,涉及备付金的盈利点有两个,一是备付金产生的利息,二是赚取的手续费价差。备付金的利息很好理解,支付机构吸纳了大量的备付金在他们的账户上,银行为了取得这一部分存款,通常会向支付机构提供比普通存款更高的利息,也就是原来个人客户把钱存在银行应得的小利息,被支付机构集中起来向银行要了个更高的利息;手续费类似于线下刷卡的手续费,主要由商户侧承担(当然现在微信、支付宝都开始收提现手续费,向个人客户转嫁),比如现在微信、支付宝对线下扫码的费率是 0.6%,但是他们从银行拿到的手续费却要比这个费率低得多(自己多收钱还总向银行泼脏水),这部分价差也被支付机构赚取。虽然支付机构一直在讲情怀,说普惠,但从线下 0.6% 的价格、取现收费看来,商户的经营成本并没有从实质上被降低,只不过从原有的刷卡向二维码进行了转移。
为什么银行会给支付机构很低的费率,根本原因也就是备付金。虽然现在银行都在讲所谓的综合化发展,但是“存款立行、贷款兴行、结算瞎忙”的观念依旧深入骨髓,考核最重要的因素是存款,做结算的部门自然比管存款的部门弱势,大银行还能在辛苦的口水战中收到仨瓜俩枣,小银行为了存款估计直接就被内部统筹掉了。
基于以上两点,如果备付金集中存管、不计利息且不算存款,个人觉得会有以下变化:
1.根据本次发文的要求,其实对个人客户、支付机构、银行来说整体影响并不大,毕竟需集中缴纳的备付金比例不高,而且网联尚未建成,没有完全集中存管的先决条件;
2.如果缴存比例持续提升到 100%,同时网联能够运行平稳,通过一个备付金账户完全资金清算,而且把庞大的交易量从各支付机构集中起来,那么现有的银行、支付机构、商户、个人客户的各方格局可能会被重塑:支付机构无法从备付金获利,少了重要的利润来源,没有背靠大树的支付机构生存可能会出现问题;备付金如果集中在一家银行而且不算存款,支付机构议价的核心筹码也将不在;银行将丢失一部分存款,媒体、吃瓜群众又有了唱衰银行的理由;而由于竞争激烈,商户及个人客户将有更多的选择,应该不会有成本的提升。原来被个别支付机构凭借庞大的备付金存款扰乱的市场价格可能逐步回归理性,让处在生态链上的银行、清算组织、支付机构、商户以及个人用户各司其职,利益共赢,而不是现在只有个别支付机构吃肉,其他市场参与者连汤都喝不着的境地。
最终的影响是个人 YY 的理想态,主要还看央妈执行、监督、检查的力度啦~~~~希望市场规范,我等就能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撕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