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意大利举全国之力建的世博会园区,还没开幕二战就爆发了
图超级多文比较长,如果感兴趣的话请备好足够的流量 / Wi-Fi 耐心阅读。
个人觉得罗马 E.U.R 区域的建筑群应该是一个代表。
这个 EUR 既不是欧洲的缩写,也不是欧元的缩写,而是罗马世界博览会(Esposizione Universale di Roma)的意大利语缩写。
E.U.R 区域本来是当年意大利法西斯政府想秀自己的肌肉想强行装 X 的一个产物,后来哪知道还没等到世博会开幕的那一天就爆发了二战,虽然装 X 失败,但二战后新成立的共和国政府觉得既然都完成了这么多了拆了多可惜那就接着建设吧先完成再说,管你是不是法西斯的建筑,空间安排合理不合理。很快修完后,结果都没料到战后意大利经济像坐火箭一样飞速发展,1960 年夏季奥运会确定在罗马召开,于是这块区域摇身一变又变成罗马小奥运村(即南奥运村,大奥运村在罗马西北部),奥运会结束后,这块区域又被重新定义为商务区,一些意大利大型知名企业的总部都搬到这里,结果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由世博会和奥运会场址发展而来的商务区。
如今正在缓慢地重新开发中,逐渐变为一个商务区×住宅区×游乐区×运动区混为一体的和旧罗马截然不同的“迷你新罗马”,区域功能已慢慢模糊,无法具体定义了。
这个区域的发展个人觉得很有点意思,说一下背景:
1935 年,那个时候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夺权执政已经 13 年了,势力强大,意大利王国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列强(个人认为二流吧),不仅控制了整个亚得里亚海沿岸一直到希腊,还掌控着埃塞俄比亚、利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等一众东非国家,在咱天朝的天津还有意租界,领土那比现在大得多,地盘大了,感觉自己拳头也挺硬的,总想着说搞点什么大型活动让全世界知道我“新罗马帝国”的厉害,炫耀一番。本来前一年也就是 1934 年第二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各方面被法西斯操纵了一番感觉很爽,但觉得还不够,于是这个时候Giuseppe Bottai(罗马市长、同时还兼任亚的斯亚贝巴市长、企业部部长,教育部部长)站出来提议说那就搞一场“文明的奥运”------ 举办一届世博会,并定于 1942 年召开(之所以选 42 年是因为庆祝“1922 年向罗马进军 - 夺取政权成功”20 周年,PS:那时候的世博会时间并非固定为 5 年一届,时间自定),于是墨索里尼拍板就定下,决定搞一场盛大的极尽炫耀的世博会,翌年即 1936 年,罗马世博组委会成立,开始全权负责设计整个场所。
既然决定举全国之力办,那就一定要做得高大上,请了当时意大利相当有名望的一些建筑师来设计规划,这里面包括 Marcello Piacentini, Giuseppe Pagano, Luigi Piccinato, Ettore Rossi, Luigi Vietti 等等一些人,尤其是 Marcello Piacentini,在当时,皮亚琴蒂尼和墨索里尼的关系就等同于阿尔伯特·施佩尔与希特勒的关系。除了操刀 EUR 区域外,如今罗马大学城的主体建筑、热那亚曾经的欧洲第一高楼都是皮亚琴蒂尼设计的,威望自然在意大利数一数二。
设计师都没什么问题,至于选址,其实一开始没确定在现今位置,而是选的偏北区域,后来突然想到不能仅仅只为举办个世博会,而是要在世博会结束后变成一个新城(想得还挺远的……),变成一个“新罗马”,来和旧帝都呼应,以显示法西斯的力量媲美帝国时代的罗马。不过比咱天朝好一点的就是没有选择拆罗马旧城来建设场馆,而是确定在罗马旧城以南五公里,面向地中海靠近奥斯蒂亚镇的一个叫“Tre Fontane”的郊区,定为世博会会址,官方名即:E42,意为 42 年博览会。
之后就是众设计师商定方案,进行规划,所有人的意见非常统一:那就是建设一群极为壮观辉煌,带有强烈的罗马地域色彩的场馆,配合宽阔笔直的大道、规整的水池、充满力量感的雕塑等等一系列元素能够烘托出“新罗马帝国”的伟大。
本来荒无人烟的区域如今开始如火如荼地建设,昼夜施工,与北部五公里左右的罗马旧城遥相呼应。当然这是新罗马,一端连接旧帝都以示延续,一端面向地中海以示开拓,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掌控整个地中海,横跨亚非拉,恢复旧帝国的伟大景象。到 1938 年的时候,整个项目面积已经扩展至 400 公顷。
这就是当年的规划图,中轴线为哥伦布大道(跨湖时大道一分为二之后再合并),大道北段一直延伸到地中海海滨结束,大道南段一直到古罗马城墙的 Ardeatina 门结束,全长 27 公里,也是迄今为止意大利最长的城市道路。
规划详图:
PS:正常看罗马地图,这个区域应该是倒过来的,展开的一边是南部面向地中海,而收缩的一边是北部连接旧罗马城。
下面放一些当初的建筑模型和设计图纸:
所有的一切已经准备,五年再造一个“新罗马”工程要动工了。
插句题外话,说下 EUR 大拱门,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面向大海的 EUR 南端靠近湖的部分是一个拱形结构物,我再给大家放一张当初官方的宣传海报,就是以大拱门为背景的:
如果之前不告诉大家这是皮亚琴蒂尼设计的罗马 EUR 大拱门,并且遮住下面的文字,我敢说几乎所有人都会以为这是沙里宁设计的美国圣路易斯大拱门。
放一张圣路易斯拱门的图片:
哈哈,是不是看起来像一对双胞胎?
就因为这个大拱门的造型,1948 年,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拱门图纸被质疑被骂被撕逼,原因很简单,评论家认为皮亚琴蒂尼设计的罗马大拱门是为墨索里尼的独裁政权服务的,是法西斯的象征,你弄个法西斯喜欢的东西放我们圣路易斯像话吗?!然后象征法西斯就算了,你这跟之前皮亚琴蒂尼设计的一模一样,赤裸裸地抄袭啊,这里要注意的是,皮亚琴蒂尼这个时候还在世,还在罗马大学建筑学院教书呢!(虽然是为法西斯政权服务的建筑师,但是二战后并没有被新政府和人民清算,因为确实是实力派代表,战后很快就安排投入到教学中,并且还是建筑系的系主任,1960 年去世了,他最后设计的一个建筑是和奈尔维合作的罗马奥运会 E.U.R 大体育馆),就因为这个事,涉及大师之间的作品,当时的建筑界争论过很久,美国纽约曾经着名的建筑评论家 Douglas Haskell 还写道:
The use of a common form is not plagiarism....his particular accusation amounts to the filthiest smear that has been attempted by a man highly placed in the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 in our generation.
支持沙里宁一派的人说拱形本身是一种自然形态,是建筑史中的一部分,怎么能说是法西斯象征呢?
当然面对质疑和炮轰,沙里宁也反驳说:
It's just preposterous to think that a basic form, based on a completely natural figure, should have any ideological connection.
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皮亚琴蒂尼也从未对这个事情发表任何看法,当然罗马大拱门因为二战爆发法西斯政权被推翻后永久停工,而圣路易斯大拱门 63 年正式动工,65 年 10 月完工对外开放,于是弧形大拱门成了圣路易斯最为着名的城标,而首创的罗马弧形拱门却逐渐消失在视野中直到被完全忘记。
好了,这里越扯越远了……
接着说 EUR 的工程,到 1939 年,EUR 其实又被重新规划了一次,不过和上一版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局部一些建筑被调整或取消,所有工程全面开工。
不幸的是————
席卷全球的二战爆发了,但是,罗马本身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EUR 工程继续有条不紊地推进中。但是几乎当时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这届世博会将化成泡影,永远地停留在图纸上了。建设了三年后,到 1942 年本该是举办世博会的年份,那时候二战正进行到高潮阶段,EUR 区域的大部分重要核心建筑其实已经竣工,但因为各方面现实因素,整个 EUR 区域还是迫不得已地停工了,工人都撤走了,脚手架都还没有被拆除,那些规整的极权美学的建筑风吹雨淋,荒废在那里,日复一日地等待着世人重新发现它们的那一天。
放几张建设时的图,时间点均为 1939 年左右。
说实话,那时候处于极权统治下的意大利各项建设确实速度很快,放到现在一栋楼要都要拖延好多年才能竣工,有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讲 EUR 工程的确算是对罗马来讲算一个好的政绩工程了,不然现在开发这块地估计是能拖多久就托多久,围工地都要围个大半年了,何况建设途中各种纠纷扯皮赔偿抗议罢工节假日不断,或者资金链一断也许就永久停工了。
1942 年全面停工后一直到新政府接手前的模样:
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场地平整和路网规划几乎已经完成,人工湖开挖了但是还没建设,几个大主体建筑已经完工,整个芭蕉叶形的 EUR 区域已经呼之欲出。(最后一张是已经通车的哥伦布大道,可以看到远处 EUR 的“方形斗兽场”和“圣保罗&圣彼得教堂”的穹顶)
凶残的二战结束后,意大利王国覆灭,法西斯政府倒台,新的意大利共和国建立,新政府接手后,虽然满眼望去一堆法西斯极权风格建筑,会让很多人感觉恐惧,不舒服,并且也和传统的闻名于世的罗马市区的巴洛克风格和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相当不协调,但是新政府并没有因为是法西斯代表建筑,因为是半成品未完工的建筑群就下令推倒重建,即使那时候意大利的经济已经开始在高速发展。后来当局下令继续完成 EUR 区域,保持所有已建成的建筑的原貌,所有的已完工雕塑(包括法西斯敬礼的标志雕塑)都不得拆毁,填补其他未建设的区域,已完工的建筑除了极个别的继续保持展览会议的功能外,其他的建筑内部改造去除原计划的展览功能,改为办公场所。
这是 EUR 区域功能和目的第一次变更,由展会建筑变为办公建筑,E42 名称不再使用。EUR 三字保持不变,最后定义为商务区的时候 EUR 的含义则变更并引申为“欧洲区”(Europa 的简写,不再是世博会的简写了)。
1955 年,罗马夺得 60 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从这年开始,罗马开始大兴土木,尤其是 EUR 区域,被划定为南部小奥运村,在筹办这届奥运会的时间里完成了一次最成功的转变,从原计划的世博区域成功变为商务区×体育运动区的新区。
这是 1960 年罗马奥运会场馆分布地图,北部分布的十几个场馆包括奥体中心体育场在内的是奥林匹克公园,也是大奥运村,南部的 EUR 则是小奥运村。
下面就是 1960 年奥运会闭幕后的 EUR 区域,因为经济繁荣,所以建设速度非常快,已经完成了 90%,除了中央区的几个小地块还在建设之中,其他的已经如规划图中所显示的基本上建设完成。
上图都是六七十年代罗马的一些明信片照片。
EUR 财政部大楼,有没有觉得和芝加哥密斯的湖滨公寓很像。
奈尔维和皮亚琴蒂尼合作设计的罗马大体育馆
这是 EUR 的第二次用途变更。
同时这里也建设了罗马第一批高层建筑,之后这里便被罗马考虑建设成一个完整的商务区,同时也是第一个由世博会场址演变而来的商务区。
之后八九十年代意大利经济第二波繁荣时期,自然人文环境都不错的首都涌入了众多外来移民人口,一些城内的人也开始搬入 EUR 区域内居住,EUR 开始大面积扩张,这一时期修建了大面积的小高层住宅和分布其间的别墅,使得 EUR 区已经和周边完成融为一体,不再是单独的一片建筑孤岛,到九十年代已经完全和罗马旧城无缝连接在了一起。成为名符其实的“新罗马”。
EUR 区域人口的激增,使这片区域成为商务区×运动区×居住区混为一体的新城,于是众多商家和娱乐场所进驻此地。
在罗马曾经红火一时的 LunEUR 公园,包括摩天轮、过山车在内的一堆娱乐设施丰富了这个地区的生活。
自此,EUR 区域已经发展到顶点阶段。成为罗马最现代最宜居的地区之一。世界五百强中有三家公司的总部设在 EUR(埃尼石油 ENI,意大利邮政 PosteItaliane,国家电力 Enel),香格里拉、诺富特、喜来登等连锁酒店的在 EUR 地区都有分店,交通远没有城内那么拥堵,因为靠近地铁起点站所以地铁上的人也不太多,治安在罗马还算不错的区域之一。
春天 EUR 人工湖畔的樱花全部盛开,真的挺漂亮的。(全是 1959 年日本赠送给意大利的)
已经走过七十多年岁月的 EUR 的俯瞰。
到现在看起来都还很不错的对吧,接下来我要让大家瞎眼了哈哈。
财政部三座大楼的现状(荒废了好多年,据说快要爆破了)
60 年奥运会自行车赛场(不过现在已经爆破了,现在是一块未开发的草坪)
修了 N 年都没竣工的地下水族馆(据说快开幕了)
警察在审讯 EUR 区街边站街小姐。
已经关门并且被拆除的 LunEUR 公园(包括绝大多数的游乐设施,现处于荒废状态)
EUR 现在有新的一波改造,但是跟题主问的没什么关系我就不继续写了,感觉已经偏题很多很多扯得太远太远了。
总体说来就是一大堆以展览为目的的世博会建筑修建后,因为战争导致世博会没能成功举办,在之后全部被用作办公楼,不能用作办公楼的建筑则被临时拿来当做了奥运会比赛场地,之后又被定义为商务区,建筑立面和内部很多开始改造,不能进行改造老化了的要么废弃在那里要么爆破拆掉。总之曲曲折折折腾了这么多年,这就是 E.U.R。
资料来源于 wiki,EUR 官方网站,校图书馆馆藏的 EUR 资料。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删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