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80 后父母在早教上一般都有哪些误区?

$
0
0

日报标题:很多年轻爸妈喜欢送孩子去早教班,这是个大误区

大大畔,香港社会福利署注册幼儿中心主管、工作人员,PhD在读

早教不等于上早教班。

在我生宝宝之前,就跟妈妈和婆婆商量好了,以后不带自己的宝宝去上任何早教班。在我生了宝宝以后,身边无数个朋友来咨询我需不需要给宝宝报早教班,为什么。

1. 因为学习不是一件被动的事。

事情 a : 我给宝宝买了一个婴儿安全提篮,把宝宝放进去的时候,他会自己摸索着如何让这个安全提篮不需要大人的帮助就会摇晃起来。宝宝的奶奶说:某某朋友的孙子去上早教班,早教老师也教了这个动作,我们宝宝不去上就会。

事情 b:我带宝宝去做三个月的儿保。儿保医生问我宝宝会不会翻身,我说不会。儿保医生说,你回去帮他练习翻身,要这样这样……我回去给宝宝的外婆讲,医生要我帮宝宝练习翻身。我妈说:有什么好练习的,让他自己摸索,快就快一点,慢就慢一点。宝宝三个半月的某一天,自己就在爬行垫上面笨拙地翻了一个身,动作跟医生让我们跟他练习的动作不一样。医生让我们把他的一条腿放另外一条腿前面,翻他得髋关节。而宝宝是两只脚往空中抬,利用退抬起后屁股的圆幅使身体向一侧翻再趴着。

通过上面两件事, 我想说:1. 学习应该是主动去探索的过程。教师教的是被动的学习。对于低龄幼儿,就算学习的结果一样,学习的过程不一样,其本质上还是有差异。培养主动探索性地学习,应该从小就开始。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还是工作生活,都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家长和教师应该明确,什么内容需要成人来教(比如语言学习,生活常识和规范等),什么东西是幼儿自己可以通过主动探索习得的。2.对于翻身、爬行等这种每个人都会学会的动作,让宝宝自己去探索。每个宝宝的发育都不一样,快慢不一样,顺序也可能不一样,程度也不一样。不是说,在这个阶段人家小朋友会什么,自己宝宝一定要学会什么。只要大致符合发展规律,就不用担心。没必要为了宝宝早点走路就去给他用学步车、学步带之类的。如果宝宝真的有发育异常,早教班的老师是帮不了一点忙,只能去医院找医生。3. 我经常看到朋友发带宝宝去上早教课的视频,小朋友在玩玩具,背景除了各种杂音以外,就是家长在说“宝宝,看镜头,看镜头,笑一个”。家长的参与反而干扰了儿童玩耍。

2. 对一个星期 2 节课的效果质疑。据我统计,在成都地区,一般是一年 96 个课时,一周两个课时,一个课时 45 分钟 -60 分钟。价格从八九千到近两万都有。请问,一个星期两个小时,对幼儿来说,有什么作用?一是学习到的东西很有限。二是很多早教机构会称“看,儿童的注意力得到了提升,玩游戏玩玩具可以保持那么长的专注时间。”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不会超过 15 分钟,我指的是“学习”,玩玩具专注地玩可以玩一个多小时以上。

3. 0-6 岁的婴幼儿的学习、发展和成长目的是为了认识生活和认识世界。那么学习的主要阵地应该是生活中。家长们千万不要把幼儿的学习局限在小小的早教班里面。

3. 早教老师的质量。据我所知,在成都很多早教中心甚至幼儿园,课程都是外包的。很多教师都是兼职。

4.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早教理论。比如在妈妈群里面,各种必买玩具,开发婴幼儿早期智力。“一定要买某某某玩具,对刺激大脑发育有帮助;每个月都有相应的玩具给宝宝玩,帮助宝宝开发相应的大脑功能……”家长们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一个不拉的全部买回给宝宝,甚至还海淘。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脑神经科学教授曾来我们学院开了一个 seminar。她列举了各种脑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结果,来告诉我们脑神经科学对教育的意义:告诉我们教育者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尤其是什么不能做,而不是培养天才的手段。实际上国际上对早教的研究,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课程,但是得到的共识却是:让儿童自由玩耍(free play)。有纵向研究表明,自由玩耍多的幼儿在小学四年级以后成绩更好。也就是,有两组学前阶段 0-6 岁儿童,一组学习了很多课业知识(academic knowledge)另一组以游戏为主。在刚入小学的时候,学习了很多课业知识的小孩子会更轻松成绩更好,因为那些东西他们都提前学过一边了。但是这种优势在儿童四年级的时候就消失了,反而游戏组的儿童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现今世界上流行着各种教育理论和执行模式,都宣称通过自己的教育模式,儿童更加聪明更加健康更加全面发展……但是,遗憾的是,不像小学中学大学等,现今没有任何一套标准化量表来测试 0-6 儿童的全面发育情况。因为我的博士研究就是研究“成功的”幼儿园是怎样做的,而这个成功的标准就是“儿童的全面发展程度高”。在中小学可以用课业成绩做标准,我们学院幼教的系主任 prof.Collette Tayler 很遗憾地告诉我,澳洲没有,全世界也没有。再说研究的话,干扰因素太大了。比如这个教育机构使用 A 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小朋友都读了更好的小学,大学也都读名校。不能说这个 A 教育体系就更好,很可能它本身生源就好,或者读的小学好,谁进去都可能学得更好。

写得很乱,总结一下:

1.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

2.儿童的发育有其自身的规律。

3.早教班效率低。

4.教师水平堪忧。

5.早教理论不是培养天才的。

早教班不等于早教,但是早教很重要。如何早教?

1. 多对宝宝说话。从生下来开始。帮助宝宝学习语言。

2. 网上去搜一个儿童身体心理发展阶段表,对照着,给宝宝创设条件,看一下哪些成人可以做。

3. 让家里的老人跟自己保持相同的教育理念。熊孩子大多源于老人私下的纵容。

4. 要告诉宝宝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为什么。由于思维发育的限制,宝宝并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根本理解不了家长的解释。但是还是要解释,培养习惯。

5. 要在问题出现之前,想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告诉宝宝并说明后果。比如,带宝宝坐高铁,一定要事先说明在座位上不能大吼大叫,不能 XXX, 不能 XXX,尽量说得具体。如果宝宝表现得很好,下了车,可以得到什么奖励。

6.周末多带宝宝出门玩,城市的各个公园轮流玩。把上早教的时间用来亲子游。让宝宝在草地上各种跑跳。

7. 多给宝宝讲故事,读绘本,让宝宝自己看绘本,能说话,还可以让宝宝在自己的辅助下讲绘本故事。

8. 给宝宝一些参与家务的机会,虽然他们会弄巧成拙,比如抹桌子。

9.尽量少给宝宝玩手机 ipad 看电视。理论上一岁半以后可以每天半小时之类的。但是最好还是不要。我以前有个家长是国际上非常著名的医生,港大的 chair professor。他跟我聊天就说他从来不让自己的儿女看动画片玩电子设备。他是从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出发的,比如视力,注意力的集中等方面考虑。从教育和心理出发,家长不能因为给儿童看动画片看绘本就忽略讲故事。因为在儿童听故事的时候,你讲小红帽,儿童可能幻想出无数种可能性的小红帽,而动画片和图书,则将小红帽这一个形象固定了。在看动画片的时候,思维是跟着图画走,而听故事时,大脑则多了一个想像的动作。

暂时想到了这些,看到合适的资料或者有了新的想法再来补充。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