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大冬天的,空气质量还这么差,就不要晨练了吧
冬至大过年。
我第一年到香港的时候,门卫黄阿姨就这么跟我说。她是北京人,到香港超过二十年了,广东话流利地掺杂着北京口音。
“我离开北京那会儿空气没那么差,现在冬天都不敢回去了。”
我第一次去北京就是冬天,没到十岁还可以儿童票进故宫的时候。那会儿老爸刚换了新相机,眯起眼,眼镜片抵在小小的视窗上,认认真真对焦,咔嚓。36 张一筒胶片,每张都很珍贵。现在他仍然爱照相,拿着手机把眼镜往鼻梁下推推,然后对着屏幕下方点点点,12 连拍。近视和老花真不是相互能抵消的。
我还记得那时候第一次滑冰,在颐和园的冰面儿上终于找着点感觉,玩儿(shuai)得一身汗,甩了棉衣接着玩。大口吸进冷空气感觉像夏天吃冰棒,冰冰凉透心凉。结果不出五分钟就被妈妈捉回来又包成个套娃,典型的南方人御寒套路。
这一晃过去,也快二十年。算起来我在北京的第一个冬天,可能是黄阿姨离开北京的最后一个冬天。
“重病难过冬至,过了冬至可过年。”
小时候听过就算的话,现在变成每次换季都要电话跟爸妈提提的事情;现在关心的还是爷爷奶奶那辈,再过二十年,就是他们。
冬天死亡率确实高过其他季节。上个世纪英国学者 Woodhouse(1992)发表在香港老人科医学会杂志上的文章就指出,香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月度死亡率曲线走向基本是一致的(图一),冬季死亡率最高。死亡的原因只有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数据,头号杀手是慢性心脏病(IHD 22%),其次是肺炎(18%)和支气管炎(14%),详见图二。在结论中,作者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就是在室内持续保持高温供暖的,死亡风险更大。但他也说明并不是定论,只是猜测温度的急剧变化会增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负担。
图一. 香港、英格兰、威尔士 1976-83 每月死亡率
图二. 冬日主要死因
其后台湾学者发表在 Lancet (Pan, Li, & Tsai, 1995)上的文章报告了 1981 到 1991 年内死于冠状动脉疾病(CAD)、脑栓塞、和脑溢血的人群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指出,死亡率和温度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并且在老年人中间更明显。冠状动脉疾病和温度呈现 U 型先关:温度太高有风险,32°C 的时候死亡风险比 27-29°C 高出 66%;温度太低也有风险,低过 27°C 的时候,每降低一度,风险升高 3%。脑栓塞死亡率和温度也是 U 型相关:32°C 的时候风险比 26-29°C 高出 22%,26°C 以下每降低一度风险就升高 2.8%。脑溢血和温度负相关,温度越高风险越低,每升高一度风险下降 3.3%。面对低温时,人的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面对高温时,血清胆固醇升高。加上年纪变大的时候,人体体温调节机制敏感度降低,所以本身有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在换季的时候尤其要当心。
不过台湾的气温变化还是很有限,0°C 以下疾病和温度的研究,在欧洲有一个十五国的联合研究 The Phewe Project -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of Acute Health Effects of Weather Conditions in Europe (Analitis et al., 2008)。结果显示,温度每下降一度,整体自然死亡率就增加 35%;其中呼吸道疾病引起的死亡率是高一度时候的 3.3 倍。
现在伴随温度变化的,还有 PM2.5 的浓度。天一冷,北方开始供暖,空气轻易就浓稠成一锅芝麻糊,粘在碗底纹丝不动。
2012 年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关于西安 PM2.5 浓度和人口死亡率的研究指出,2004-2008 年,西安平均 PM2.5 浓度为 111.8 微克 / 立方公尺,供暖(冬季)时为 169.3,不供暖时为 88 左右。天气一冷,PM2.5 的密度就比暖和的时候高出 20-50% (Huang et al., 2012)。PM2.5 和死亡率正相关本来就不是新闻,JAMA 上一篇超过 5900 次引用的文章就指出 PM2.5 会导致动脉版块沉积,引发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脏病或其他心血管问题(Pope III et al., 2002)。
这真是雪上加颗粒。
本身就有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家,晨练还是留待夏天吧。
参考文献:
Analitis, A., Katsouyanni, K., Biggeri, A., Baccini, M., Forsberg, B., Bisanti, L., . . . Goodman, P. (2008). Effects of cold weather on mortality: results from 15 European cities within the PHEWE project.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68(12), 1397-1408.
Huang, W., Cao, J., Tao, Y., Dai, L., Lu, S.-E., Hou, B., . . . Zhu, T. (2012). Seasonal variation of chemical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short-term mortality effects of PM2. 5 in Xi’an, a central city i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kwr342.
Pan, W.-H., Li, L.-A., & Tsai, M.-J. (1995). Temperature extremes and mortality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in elderly Chinese. The Lancet, 345(8946), 353-355.
Pope III, C. A., Burnett, R. T., Thun, M. J., Calle, E. E., Krewski, D., Ito, K., & Thurston, G. D. (2002). Lung cancer, cardiopulmonary mortality, and 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Jama, 287(9), 1132-1141.
Woodhouse, P. (1992). Why Do More Old People Die in Winter? Korea, 1977(8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