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中关村二小一位学生母亲的文章《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对校园霸凌说 NO!》刷爆了朋友圈,也引发了社会对校园霸凌的一番热议。
(图片源自网络,作者 Edel Rodriguez)
作为一个只瞥见事件碎片的围观群众,我不想支持谁或者指责谁,我只想从教育专业的角度,来说说家长想知道的问题——如果我的孩子遭遇霸凌了,我该如何做?又该如何预防校园霸凌?
首先,什么是“霸凌”?
不是所有的欺负都能叫霸凌,家长需要冷静判断。霸凌其实是英语 Bullying 一词的音译,意思是“一人或多人主导的、反复的令一个学生暴露在负面的、有攻击性的行为下的情况 (Olweus,D., 1991)”。因此霸凌有蓄意针对和反复欺凌的特点,不是偶发的、简单的同伴冲突。
霸凌同班同学,是什么心理?
这就说到了霸凌的另一个特点——和恼羞成怒动手打人不同,霸凌的产生是源于对别人的看不起和轻蔑(Coloroso, B., 2004),觉得别人不够格,不值得被尊重。
而这种轻蔑其实怨不得孩子,因为他们也是从后天环境中学来的。成人对孩子的霸凌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常见: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听话成绩好,就什么都依着,一旦成绩不好或者不听自己的,就吓唬、惩罚甚至打一顿。当孩子屡屡被惩罚、被吓唬、被打的时候,他们心里想的不是“我要好好学习,我要听话”,而是“有一天我也要试试这样威风地对待别人”。
老师的行为也一样重要。如果老师太关注成绩,让孩子感觉到了成绩好的和成绩不好的学生被区别对待了,比如当众朗读全班成绩虽然让高分孩子高兴,却让低分孩子失了自尊。如此孩子们学会的是,尊重一个人是有条件的。如果他学习不好,嘲笑、令他再尴尬都是可以的。
更糟的是,被优待的孩子不仅在区别对待的过程中获得快感,还会想要不断再现这种快感,于是就发展出了同学间的霸凌。而尊重一个人的条件,不一定是成绩好不好和听不听话,也可能是体格是否强壮、在班里是否受欢迎、或家境是否富足。
校园霸凌,谁是受害者?
校园里,受害者不只是被霸凌的孩子,还有实施霸凌的孩子。这里有四个误区要特别小心:
第一,一定是孩子哪方面有问题,才会被霸凌?这个想法是很危险的,即使这样想,也一定不要说出来。因为对于被霸凌孩子的身心健康,他们需要相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这不是他们的错。
第二,霸凌别人的孩子天生霸道,是基因所致?错。事实情况是,霸凌是孩子从后天成长环境中习得的。霸凌别人的孩子,有很大概率也是被霸凌的对象。经常目睹父母争吵、打架的孩子也容易出现霸凌行为 (Olweus, D., 1993)。
第三,孩子霸凌是因为家长管教不严?错。实际上正相反,很多孩子霸凌别人,正是因为家里对孩子行为管得太严,对他的感受关注得太少;给的惩罚太多,给的支持太少。孩子上了小学,老师更关注学业表现,家长就应该给孩子更多为人处世方面的言传身教。
第四,霸凌只是小孩子不懂事,长大了就好了?错。研究表明,小时候有针对性地欺凌、压迫别人的孩子,长大后有很大可能性也会继续使用霸凌的手段或者其他负面行为去得到自己想要的,除非有成人及时和他们建立信任关系,进行干预。
因此,我认为实施霸凌和被霸凌的孩子都是受害者,他们都需要心理发展和社会情绪方面的支持,需要有人像教识字数数一样地去教他们如何理解他人感受、共情、相互尊重和平等沟通等等。
孩子被霸凌,家长如何应对?
1. 保持冷静。我特别理解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被霸凌后的感受,我相信谁都知道问题不是一日所致,解决起来也不是让家长道歉、让孩子得到惩罚那么简单,只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难免情绪激动,缺乏经验,情急之下没能保持冷静。我承认这很难,可这次的事实也告诉我们,保持冷静、保持冷静、保持冷静,这是事发后最重要的事情。保持冷静,才能保持客观,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2. 理解学校有义务保护所有涉事学生隐私,校方小到一个孩子的权益、大到全校孩子的权益,都要顾及。教育部发布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里也指出:
“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报告时相关人员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学校、家长、公安机关及媒体应保护遭受欺凌和暴力学生以及知情学生的身心安全,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特别要防止网络传播等因素导致事态蔓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使受害学生再次受到伤害。”
3. 孩子被霸凌,家长没有错:
- 家长无需怪自己没早发现。研究表明学生在遭到霸凌的时候,起初都会倾向于隐瞒和保密。他们会觉得这件事应该自己独自处理,他们会担心霸凌实施者的报复或者被其他同学知道了,有些孩子还会觉得家长其实帮不上什么忙(Olweus,D., 1991)。
4. 试着倾听孩子,了解事情原委
- 当你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孩子已经独自尝试过很多其他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时候不要再急着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倾听事情的全部,听他把想说的都说出来。
5. 第一时间和学校取得联系
- 鼓励孩子报告,或者帮孩子将情况报告给学校相关人员,不拖延,不隐瞒。
- 同时,为了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应引导被霸凌孩子相信这件事不是他的错,他也不需要一个人面对,家长或他信任的老师都会陪他一起应对。
如何预防校园霸凌?
- 重视幼儿园和中小学的社会情绪教育。情商是点点滴滴教出来的,不是罚出来的。从孩子幼儿园进入集体生活开始,他们就需要开始学习怎么合适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掌握表达自己感受的词汇,理解他人的感受,在观察身边成人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冷静解决问题,如何共情。当孩子开始相互比较的时候,成人应引导他们理解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可以有不同的喜好、能力和想法,这些差异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不同而已。
- 成人应谨言慎行,自己先不要歧视、标签他人,或者以任何借口对他人行不尊重的行为,比如餐厅吃饭时服务人员不慎出错,就对服务员大声斥责。在家对老人或小孩没耐心、出言不逊等等。
- 经常和孩子保持沟通,告诉孩子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 镇静、坚定地告诉对方:住手。如果孩子幽默感很强,可以鼓励他利用幽默的方法化解,出其不意。
- 如果说出来对于孩子太难,或者孩子感到不安全,建议他走开,或者远离这些人。
- 让孩子相信被欺负不丢人,不需要隐藏自己的感受,告诉老师也不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帮助孩子找到学校里他信赖的老师,让孩子遇到事的时候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知道可以找谁帮忙。
- 和孩子一起分析霸凌曾发生的场合(如成人不在的场合),让孩子尽量结伴行动,或者待在有老师的地方。
- 研究表明,以牙还牙、打回去的方法并不会停止霸凌,还有可能让暴力升级,让孩子从被霸凌者变为霸凌者。
- 如果孩子向你诉说他曾经欺凌过其他人,告诉孩子鼓起勇气、主动道歉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会让彼此都更好过。
- 培养课外兴趣可以预防霸凌。带孩子参加志愿活动、学习一项他喜欢的运动、音乐、艺术等等的过程会让孩子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增长自信和人际交往能力,有更多的朋友从而预防霸凌。
最后,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成长的疼痛,希望各位围观群众给此次涉事学校、学生和家长更多的时间、空间、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Coloroso, B. (2004). The bully, the bullied, and the bystander: From preschool to high school : how parents and teachers can help break the cycle of violence. New York: Quill.
2. Olweus,D. (1991).Bully/victim problems among school children: Basic facts and effects of a school 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In D.Pepler & K.Rubin (Eds.),The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ggression (pp.411-448). Hillsdale,NJ: Erlbaum.
3. Olweus, D. (1993). 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 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