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身为一个悬疑作家,我觉得《午夜凶铃》的原著才更精彩

$
0
0
蔡骏,悬疑作家,公众号蔡骏(caijunxysj)

大约是 2000 年的夏天,同事借给我一张碟片,除了恐怖片之外对它一无所知。开始节奏有些缓慢着记者进入度假村,借宿遇难学生们住过的房间,情节立即紧凑抓人起来。接着便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直到最终那幕惊世骇俗的镜头。

从此,我与大多数中国年轻人一样,记住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午夜凶铃》。

几个月后,我有幸读到了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中文版,才发现小说与电影的种种不同。虽然大体上电影忠实于原著,但在人物方面做了很大改动。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喜欢铃木光司的小说原著,也许是电影语言永远无法替代文字的细腻——而这一点恰恰是铃木光司的最大优势,他的语言秉承了日本文学一贯细腻感性的传统,字里行间不断突显人物的内心矛盾。

尤其是主人公在七天之内的绝望情绪,通过他的笔触娓娓道来,看之令人不由得毛骨悚然,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如果我也看到了那盘录像带?想必很多读者都有类似感觉。此种恐惧并非针对电影最后出现的怪物,因为生活中谁也无法想象那会怎样。

但我们可以想象自己身边的未知,想象七天七夜的煎熬,仿佛被一审判决了死刑的囚犯,等待最终上诉的结果,是死是活?如果是活,将是怎样的自我救赎?如果是死,又是如何恐惧地面对死神?结果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挽救自己又猜测结果的过程。

因此,小说中间的叙述部分才是真正的精华,无论是主人公艰辛努力的追寻,还是对于山村贞子点点滴滴的发现,每一个细节,每一次追忆,都是那么精彩夺目,仿佛一曲丰富的交响乐。唯一让我感到恐惧的,正是主人公第一次观看录像带的情节,随着铃木光司对录像带画面的描述,伴随着主人公的跌宕起伏的内心变化,还有四周若隐若现的鬼魅环境,确实吓到了当时的我,似乎也跟随着作者的文字,来到最初播放录像带的小屋,听着磁头转过磁带的声音,听着自己压抑到极点的心跳。

气氛——如此成功的气氛描写,是我的阅读过程中罕见的,不仅仅是个别场景的气氛,而是将主人公放在绝望的跑道上,在整部小说贯穿始终,一气呵成意犹未竞。至于,小说最后的那个意外,其实已不算什么意外,不如说是作者为下一部书而埋下的伏笔。

然而,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午夜凶铃》,那你将大错特错。因为这只是故事的开始,铃木光司把真正的精华留在了后面,那就是整部《午夜凶铃》系列从第一部到第四部。

其实,我个人最喜欢的第三部,无论写作技巧还是内容描述,第三部都令我印象极其深刻,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同样道理,我也最喜欢电影版的这一部,仲间由纪惠扮演的贞子形象,简直就是美得无法形容。最后那幕逃亡的镜头,简直让观者为之心碎,黯然神伤。

贞子期待复活的决心,如同病毒绵延不息,作者也为我们展现了对于超长篇的驾驭能力。他冷静细腻地叙述了贞子的过去以及她的未来,还有全系列最终收官的第四部——我称之为具有超人想象力的科幻小说。

是,这既是一部恐怖小说,也是一部悬疑小说,同时更是一部科幻预言小说。

看罢《午夜凶铃》全系列,便会发现一个反复出现的关键词“RING”。

RING——英语意为圆圈,可以想象这个形状,如月亮般的圆环,亦是贞子在井底观天所看到的世界。

环,一条封闭的线段,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可以无限循环,可以永远延伸。

环,象征永恒的生命,象征强大的意志,象征复活的希望。

环,正好给予这个开放式结构的故事,一个完美的永恒生命。

因此,铃木光司成为我心目中日本最好的通俗小说家,甚至感觉他的作品已远远超出通俗小说的意义。比如后来读到他的小说集《暗水幽灵》(黑木瞳拍过个电影《鬼水凶灵》就改编自这个集子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感觉到他在像斯蒂芬·金学习,比如当年由四部中篇组成的《四季奇潭》(现译《肖申克的救赎》)。去年,我在飞机上读了他的据说最新作《光射之海》,再度震撼了我的精神——他通过一个并不吓人的故事,一段并不复杂的感情,讲述了人类最最基本的一种力量,那就是希望!

《午夜凶铃》里也写到了这样的希望,RING 给我们带来绝望的同时也有希望。我喜欢铃木光司,也不仅因为他的小说写得好,更重要是精神上的共鸣。我喜欢他写给人们的希望,绝望深处永远不会放弃的希望,一如那个永恒生命之环。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蔡骏(caijunxysj)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