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揭牌成立 年产钢规模将位居全球第二
先说结论,建国后钢铁行业的第二个可以称为里程碑的事件。第一个是宝钢上马。
当前钢铁行业的现状,不用多说了,环境低迷 + 产能过剩 + 效益低下。造成这种情况的核心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供需错配,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而供需错配的根源是完全的市场化 + 监管的缺位;第二个问题,市场调节机制失灵,其根源是缺乏足以影响整个产业的寡头企业。
为什么宝武合并能够让这个局面看到扭转的前景?
先说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市场集中度的问题(不是产业集中度)。
宝武合并之后的 7000 万吨,在全国粗钢产量里仍然占不到 10%,并不能说带来绝对量的优势。但是合并之后的宝武,市场控制能力大幅加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品种层面,硅钢市场占有率超 50%(未核实,脑子里的数字),高磁感取向硅钢市场占有率 100%,汽车板市场占有率 50%,高强汽车板市场占有率 70%,其他镀锡板、彩涂板等冷系列基本上都是市场占有率第一,这些品种上,宝武的控制力首屈一指,甚至可以左右全国的价格。第二个层面是现货市场层面,过去宝钢的产品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很小,因为主要走直供,且价格比其他企业高出几百元,现在武钢产品可以影响现货市场,原本宝钢旗下的欧冶云商是第三大钢铁电商(第一找钢网,第二钢银,都以建筑钢材为主,欧冶云商开票量第三,与前两家差距不大,但以板材为主),宝武合并后武钢资源加入,必然将跃居最大钢铁电商,这使得宝武对现货市场和电商市场的影响力大幅增强。第三个层面是区域市场,南方主要有三个大区域,华东、中南、华南,华东地区的建材以沙钢等民营企业为主导,报价比较多元,板材主要是武钢、中天等几家企业,中南地区无论建材板材,基本都以武钢系资源为主导,华南地区建材以宝钢系的韶钢为主导,板材主要是北材南下,包括鞍钢、河北钢厂、华东钢厂、武钢的影响都不小,同时,宝钢湛江投产后正在上量,逐渐获得华南地区的主导权。宝武合并之后,南方三大区域的建材和板材市场,基本上只有华东的建材不受宝武集团的控制,其他的都将以宝武的定价为主。
所以,宝武合并之后产量占比虽然仍然不高,但在冷系列品种、现货市场和电商平台、南方三大区域三个不同的维度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我认为这次合并,无论生产层面的整合是否进行、进行的多深,都不影响宝武集团市场影响力的大幅提升,而这种提升,比生产的整合更能解决钢铁行业目前面对的难题。
回过来说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资源错配的问题。
宝武合并,从战略层面看,给两家企业带来的最大收益是在资金层面。最重要的是那个“国有资本投资管理公司试点”。有了这个试点,名正言顺地以资本市场作为切入口,整合各地处于困难中的国有企业。其实这样的企业很多,而且都有一定的特色,比如包钢的稀土,马钢的车轮和 H 型钢,等等。而且,现在钢铁行业的竞争实际上已经转变成现金流竞争,亏损、上环保装备、高财务成本、能源杠杆、城市钢厂搬迁,无一不是在压榨钢铁企业的现金流,应该说,当前钢铁行业最重要的资源就是资金。而宝武的合并,意味着一家现金流巨大的企业诞生(宝钢的积累 + 国资委的支持 + 上海、湖北和广东的倾斜),对于其他资源的合理配置自然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资源配置的优化,是需要向宝武这样的寡头企业来梳理的。
然后说点不重要的。
第一个是宝钢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没去过宝钢的人可能体会不到,笔者每年要在宝钢呆 2 周以上,宝钢拥有国有企业最规范的董事会(规避公司控制人更换带来的战略风险),国内唯一走在技术最前沿的钢铁企业(高强度汽车板 + 白车身 + 高磁感取向硅钢 + 智能制造和机器人 + 环保治理),国内工人技术和非技术水平最高的钢铁企业(工人发明家 + 高技能人才 + 从上到下的精气神),管理层能力最全面(陈德容做过市委书记,对电商和地产很有想法,前年走了个陈瑛,传说年薪 2000 万被挖走),宝钢在国内真的和其他企业不是一个档次。有三个宝钢,我国钢铁行业无忧。
第二个是企业的整合。说实话,宝武两家的生产是不需要整合的。钢铁虽然是规模效益,但这个规模是有限度的。目前来看,单厂规模达到 1600 万吨~1800 万吨的水平,已经达到物流和管理的极限了,所以浦项的光阳厂,新日铁的几个厂,国内的宝钢股份、唐钢、沙钢大院等都不超过这个规模,湛江二期建起来,估计也不会超过 1800 万吨。所谓整合带来的整合效应,主要是:1、原料集中采购,2、规划和产线协同,3、产品销售策略统一,4、物流协同,5、技术和专利共享,这些方面的效果都是可见的。不可见的是文化层面和管理层面的。这次宝武合并,市场协同>战略协同>物流协同>技术协同,而文化层面实际上是否统一并不那么重要。
第三个是行业的去产能。简单来说,至少要经历 2~3 个行业周期。2015 年的第一个周期底部,已经有企业退掉了,还有些企业伤筋动骨,吃光了几十年的老底,一度关掉,后来钢价起来才又活过来。下一轮周期底部肯定还要死掉一批。经历这么两三轮,产能自然就去掉了。所以,这个过程肯定不是连续的低谷一步到位。宝武是这轮的产物,在下一轮周期中,必然会有优势,随着其他企业退出或寻求被收购,这种优势还会进一步扩大,最终成为寡头。
个人见解,是支持宝武重组的,而且不认为这是国家拉郎配,是两家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自主选择,只是因为都是央企,所以降低了不少难度。后面的整合,固然难度不小,但是失败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次重组关注的点是市场影响力,而不是两家企业真正的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