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人傻钱多速来:你是这种「傻人」吗?
经济学家喜欢“理性”而不喜欢“非理性”,并不是没有理由的,Money Pump(直译过来是“金钱泵”,意译一下叫“人傻钱多速来”)这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其中之一。
Money Pump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一个偏好不满足传递性的人:比方说,有个人喜欢苹果胜过橘子,喜欢橘子胜过西瓜,喜欢西瓜又胜过苹果,那么他的偏好就不满足传递性——苹果胜过橘子,橘子胜过西瓜,那么苹果应该胜过西瓜才对。
具体来说,如果这个人对这三种水果的喜好程度满足这样的条件:苹果>(橘子 +1 元),橘子>(西瓜 +1 元),西瓜>(苹果 +1 元),再不妨假设一开始他有 100 元钱和一个橘子,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把他的 100 元钱都“泵”出来:
(1)提议进行交易“一个苹果换一个橘子 +1 元”;
(2)提议进行交易“一个西瓜换一个苹果 +1 元”;
(3)提议进行交易“一个橘子换一个西瓜 +1 元”;
(4)不断重复(1)~(3)
在这个过程中,每次交易对他来说都是合算的,但是每经过一轮(1)~(3),他手头仍然是一个橘子,但是钱却少了 3 元。
由于这种现象实在太过违背常理,因此经济学家要求,理性人的决策过程应当满足传递性(这是 Order Axiom 的一部分),反之,如果我们发现有人在决策过程中出现了违背传递性的现象,就可以说这个人是“非理性”的了。
这种“非理性”的人是否存在呢?Graham Loomes,Chris Starmer 和 Robert Sugden 设计了如下的实验:他们准备了三种不同的“彩票”,第一种是固定的 5 美元(称为"sure bet"),第二种是有 0.4 的概率拿 10 美元,0.6 的概率拿 3 美元(称为“$-bet”,读作“dollar bet”,有正概率拿到一个很大的收益),第三种是有 0.7 的概率拿 7.5 美元,0.3 的概率拿 1 美元(称为“p-bet”,有很大概率拿到一个正收益)。实验的参与者当中,有 51% 的人在 p-bet 和 $-bet 中选择 p-bet,有 88% 的人在 sure bet 和 p-bet 中选择 sure bet,有 70% 的人在 $-bet 和 sure bet 中选择 $-bet,这在总体上违背了传递性;在个体层面上,也有大约 30% 的参与者的选择违背了传递性。
在跨期决策中,Money Pump 同样也会出现,这次出现的原因是时间不一致性(Time Inconsistency)。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样一个小实验:如果让一个人在今天拿到 100 元和明天拿到 101 元之间进行选择,他往往会选择今天拿到 100 元;但是如果让他选择在一年后拿到 100 元和一年后加一天拿到 101 元之间进行选择,他往往又会选择多等一天拿 101 元。这就违背了时间一致性,因为等到一年之后,这个人面临的选择就是“今天拿到 100 元”和“明天拿到 101 元”,这时他的选择就和一年前相悖了。
一个简单的解释就是,人们具有 present bias,换言之,就是认为今天特别重要,明天相比于今天的重要性(折现)比后天相对于明天的重要性要低得多。为了保证上述选择不相悖,这个重要性的递减程度对于没有 preset bias 的人来说应该是每天相同的,这种折现方式称为“exponential discounting”,因为它可以写成“”或者“”这样的指数(exponential)形式;而具有 present bias 的人,重要性在今天与明天之间有一个巨大的落差,之后逐渐恢复正常,这种折现方式称为“hyperbolic discounting”,因为它的一般形式是 ,这个函数表示的图象是一条双曲线(hyperbola)。
Hyperbolic discounting 的一般形式比较复杂,我们通常采用一个简化版本:明天的重要性是今天的 倍,之后每天的重要性都是前一天的 倍,并且满足 。这个替代品可以提供计算上的便利,而且通常不会影响到我们试图从模型中获取的结论。
即使在具有 present bias 的人当中,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一种我们称为 Naive,这种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 present bias,因此他们在每天做计划的时候都觉得明天自己一定会按照计划实行,然而事实上第二天他们又会重新进行计划;另一种我们称为 Sophisticated,这种人意识到自己有 present bias,也知道今天做的计划到了明天会重新进行规划,因此他们会先站在未来自己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然后反推今天应该如何制定计划。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定义介于两者之间的 Partial Naif,这类人对明天的折现实际上是 ,但却“以为”自己对明天的折现是 (这个“以为”体现在他以 Sophisticated 的方式站在未来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时候),当 时等价于 Sophisticated,当 时等价于 Naive。
举个例子:吃冰激淋很爽,但是一口气吃太多冰激淋会拉肚子;假如现在可以选择是买小盒的冰激淋还是买大盒的冰激淋(小盒分量的 2 倍,但比买 2 个小盒便宜):一个没有 present bias 的人(方便起见,以后简称 E 同学)会买大盒,同时按照计划一天吃一份;一个 Naive 的人(N 同学)会买大盒,制定计划打算一天吃一份,但是实际上买回去之后就把两份都吃了(因为他更注重当下),结果第二天就拉肚子了;而一个 Sophisticated 的人(S 同学)将会意识到,如果买了大盒,自己回去之后一定会把两份都吃了然后拉肚子,因此他索性选择买小盒。
现在说回 Money Pump,先提个小问题:在这三类人当中,哪一类会成为 Money Pump?
答案是 S 同学,因为 E 同学没有时间不一致性,将会遵循自己的计划行动,N 同学虽然有时间不一致性,但是每一期他都“觉得”自己做的是最好的并且以为未来都会按照计划进行。只有 S 同学意识到未来的自己不会遵循自己的计划,因此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来纠正未来的自己的行为。
假如 S 同学决定去健身房健身;如果他决定今天去,需要付出一个费用 C,但是从明天开始的每一天他都能从今天的锻炼中获得一个收益 V,持续到永远;当 、、C、V 满足一定条件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S 同学会发现今天去健身房不划算,因为他非常看重今天,而今天要付钱,明天才开始获得收益,折合下来的总收益是负的;但是,如果明天去健身房,那么是划得来的,因为对于明天的行动他没有 present bias,折合下来的总收益是正的。
但是我们知道,如果他今天不去,那么明天他也不会去——因为原本的“明天”变成了“今天”了,他又会告诉自己,今天去健身房不划算,明天去吧;事实上,N 同学就是这么想的,而且他还错误地认为从明天开始每一天都会去健身房,尽管最终他一天都不会去。
S 同学意识到自己一天都不会去健身房,于是他打算扭转这个局面。这时候,健身房提出了这么一项服务:如果你花 K1 的钱购买这项服务,那么从明天开始,如果你有一天不来健身,健身房会对你进行罚款,罚款的额度 K2 充分大以致于你一定会选择去健身房。S 同学将会购买这项服务,因为从今天的角度看,从明天开始每一天都去健身的总收益是正的,只要 K1 小于这个总收益,他就能够从这个服务中获益。
紧接着,“明天”到了。尽管“明天”——现在是今天——去健身房的总收益是负的,但是由于这个负的收益比不去健身房的罚款 K2 相比要来得小,S 同学将会选择去健身房。在健身房门前,S 同学碰到了一个非常有商业头脑的朋友,B 同学。B 同学平时也去健身房,他对 S 同学提出,如果 S 同学付给他一个费用 K3,他可以每天替 S 同学去健身房报到,这样 S 同学就可以不去健身房,同时也不需要担心罚款 K2 的问题。如果 K3 选取得合适的话,S 同学将会欣然接受这个提议,付钱给 B 同学,然后再也不去健身房。
我们尝试代入一下具体数字,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跳过这一部分。
令,,,,,,
今天去健身房的总收益:
明天去健身房的总收益:
如果不购买服务,永远不会去健身房,总收益是 0;如果购买服务,今天付出 ,之后每一天由于,都会去健身房,因此购买服务之后的总收益是:
于是 S 同学购买了服务。
到了第二天,按照计划去健身房的总收益是
于是 S 同学向 B 同学付钱让他代替去健身房报到。
绕了一圈,S 同学付了两笔钱,最后还是没有去健身房。理论上,这个过程可以继续持续下去:健身房可以再提供一个价格为 K4 的“如果被发现有人替你来报到就罚款 K5”的服务,然后 B 同学可以再提供一个价格为 K6 的“帮你每天消掉 K5 这项罚款”的服务,依此类推;只需适当选择 K4、K5、K6 等等,S 同学将会购买每一项服务,而且最终还是不会去健身房,这就构成了一个 Money Pump。
最后,提供一个拓展阅读资料:
Money pumping: the axiomatic approach
以及本文的例子分别来自 David.R.Just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Economics"第 9 章与第 13 章,后一个健身房的例子有改写(原文中是每天付费)。
(Photo Credit: Photo via niekverlaan via Visual h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