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艾滋病日里,我们来聊聊艾滋病在中国的现状
说句实话,光了解能不能治愈,有哪些重大进展对于 HIV 这个议题而言,都太过太过浅显了。
自从 81 年第一例 HIV 感染者被确诊,83 年 HIV 病毒被成功分离出来以后,30 年 HIV 的治疗研究就从来没有止步过。任何一个对 HIV 稍有研究的人都会认同,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那一种疾病像艾滋病一样得到过如此巨大的关注,也没有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在短短 30 多年间取得了如此显著的发展。
现在,国际上对于 HIV 的界定早已经不是所谓的绝症,因为联合抗病毒治疗的成功运用,艾滋病的本质已经变成了慢性炎症性疾病,注意是慢性病!英国《每日邮报》4 月 18 日报道,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精神病医学家,麦克斯·彭伯顿医生在周刊杂志《旁观者》中写到:作为一名医生,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讲,他宁愿染上艾滋病也不愿患上 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比艾滋病更严重)。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换句话说,HIV 是完全可控,可治疗的一类疾病,最显著的进展就是,只要合理坚持治疗,HIV 患者的寿命已经和正常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关于我国,官方的数据是这样的,HIV 在 85 年传入,04 年底大陆地区累积报告超 10 万例,估计全国有 84 万人感染 HIV 病毒。截止 13 年 9 月底,我国共报告存活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43.4 万人,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 20.9 万。疾控中心原来说法是在 15 年把 HIV 感染者控制在 100 万人,今年松口了,放到了 150 万人。关于官方数字如何解读,我相信这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个人觉得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国民的科学素养普遍不高。HIV 从来就只是一种疾病,也许 HIV 的感染和某些不好的行为方式,比如性乱、吸毒,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是对于一个医务工作者而言,疾病就是疾病,和糖尿病、高血压、乙肝这些慢性病是一样的。那种对 HIV 污名化,用歧视、偏见的眼光去看待,去审判 HIV 感染者的态度,我觉得比 HIV 本身更为可怕。事实上,很多艾滋病病人刚确诊就是晚期患者,其原因就是不敢、害怕去做 HIV 检测,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等到已经有并发症了才去检查。还有不少病患感染以后自暴自弃,不积极治疗,正如早些年国人对待乙肝那样,很多时候我们的社会环境才是导致 HIV 患者步入绝境的根本原因!
回到题主的问题,这几年国人感染率确实是在不断上升的,我接触到的病患有很多就是那么一次性行为就感染了,不仅 HIV,同时合并有梅毒、乙肝、丙肝、尖锐湿疣的也不再少数。小的十几岁岁,大的七、八十岁,都有。HIV 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广泛流行期,任何人只要不注意保护自己,都有可能感染,安全这事,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国家在防控上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大投入,但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最简单一个问题,HIV 感染者在医院看病,却要跑到疾控去拿药,然后回医院复诊,复诊结果又要交回疾控,这么复杂的流程中鲜有组织或个人对 HIV 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关怀,甚至很多人连药怎么吃都不清楚,生活方式也没有明显转变,感染率又怎么能够下来?
关于 HIV 能否治愈,WHO 在 2011 年就把艾滋病日的主题定位“向‘零’艾滋迈进”,这不是没有原因的空喊口号。因为在长期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条件下,许多地区的艾滋病发病率已经开始呈下降趋势,抗病毒治疗不仅能够延长病患寿命,同时能够降低 HIV 传播,这点无论是发达国家亦或是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验证。
作为一个研究 HIV 的医学生,我相信 HIV 一定能够被治愈,只是什么时候能够研制出疫苗,这个时间是 10 年、20 年、50 年还是更久,谁都没法预言。不过近几年“功能性治愈”概念的提出已经朝这一终极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所谓“功能性治愈”的概念就是患者通过治疗可以不用终身服药,病毒在体内始终保持在检测水平以下,免疫功能良好重建,其寿命也不受影响,换句话说就是感染者和病毒能够一直和平共处下去。国外也已经有相关案例的报道了。
最后总结一句,HIV 真的没那么可怕,人心才是这世上最可怕的。
更多关于「艾滋病」话题的高质量讨论,更系统地了解关于艾滋病的方方面面,请移步:艾滋病 - 内容精选 - 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