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动一动脖子附近的「小机关」,有助于降血压
在我并不太长的学医轮转生涯中,无论转到哪个科室,“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要点都是临床交班和小讲课的家常便饭。
作为发病风险较高且在国内比较高发的一系列慢性病,除了本身会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脑梗、心梗、糖尿病综合症等),他们对于其它疾病还具有煽风点火的作用,所以一旦病人发现除了常规诊断以外还有“三高”,那真的是如临大敌,在哪里都会被特殊照顾起来。
最先的特殊照顾,就是来自于医学生“小虾米”的每天例行血压血糖测试。刚开始做实习生时候,把自己当作机器人,一直在追求如何这些步骤更高效的来完成,动作要从容,无效操作要少,说话要暖。
而在经过很长的科室轮转之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骨科,对自己分管的每一位病人和他们所遭受的不适有了更立体的认识之后,血压指标测量这一每天例行的小工作,竟然成了我每天一早了解病人颈椎情况的“小窗口”,他是那么客观又是那么灵敏。慢慢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渐渐让我留意到了。
颈部不适和血压异常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
答案是有的,见下图
COPYRIGHT:© 2012 Nucleus Medical Art/Doctor Stock
有图可发现,在我们普遍并不是很粗的脖子里,游走着非常多的“线缆管道”,蓝色是负责让血液回到心脏的静脉;红色是帮助心脏把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的动脉;黄色是通过电流来传递信息的神经;绿色是参与免疫的淋巴管。各条线路精密的穿梭于肌肉骨骼组成的结构。任何一次不慎的扭伤拉伤,肌肉的水肿、骨赘(骨刺)的增生都有可能刺激到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影响着他们正常的功能。
通过临床的观察和实践,有一些门槛不那么高,安全性相对可靠,效果也非常明显的小技术。今天,就总结一个针对颈部的降压小机关。
众所周知,血压升高是目前全球致死风险最高的原因,WHO(国际卫生组织)曾发布报告说,未达到标准的血压(收缩压高于 115mmHg;舒张压高于 75mmHg)是 65% 脑血管病变和 49%缺血性心脏病的共有原因。但是,如果有效地让收缩压下降,即使只有 3-5mmHg,也会让心血管事件和卒中风险显著下降。
对于服用降压药效果不明显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尝试一下这套颈部软组织放松手法,但这套手法不是日常降压药的替代,高血压病人最重要的仍然还是降压药不能停。具体手法操作如下:(这套物理治疗方法包括多种软组织松解手法,同时我会配合图示通过分析具体部位的解剖来解释这些具体手法的可能原理)
1. 双手轻轻托起颈部并缓慢左右转动头部
该动作核心在于让颈部外层肌群通过运动充分恢复弹性,肌群张力减少有助于血管对大脑恢复足够的血供。
颈部曲度潜移默化的变化,会在不知不觉中限制头部转动的范围,而受限的活动度(左右转动)又会进一步影响到穿梭其间的颈动脉,因此让一部分流向大脑的血流前路受阻。因为这部分血供对人体非常重要,为了冲过阻碍,人体会不遗余力地提高血压让足够的血液冲过阻碍进入大脑。而通过缓慢完整的颈部左右转动,一定程度可以放松颈动脉供血的紧张感。一般充分的松颈之后血压就可以很快且明显的下降了。
切记,转动过程中可配合轻微手法的放松,但不能让转动速度变得太快。
左右上下,沿着“轨道”缓缓而充分的活动,而不是“小和尚念经”般的摇头晃脑。
2.缓解交感神经过亢症状
对于颈部不适伴随头晕的病人,他们颈部和背部交接的位置往往可以摸到很多颈肌筋膜的“痛点”(平时关节活动时候的咔嗒响声的由来,肌肉韧带紧张酸痛的源头),这些“痛点”表明这些区域的交感神经正处在过亢的状态。
对于这类病灶,建议去专业医院找专业医生进行安全靠谱的软组织放松手法来快速消除这些痛点症状。而许多推拿会馆的手法治疗师,往往会用吃奶的劲儿去压这些痛点,使劲浑身解数,又是火罐又是拍打,弄得病人哇哇哭喊,身上阵阵淤青,更多的疼痛掩盖了原本痛点的程度。除了解决不了问题以外,这些暴力手法还有可能让颈椎退变结构进一步加重,造成更重要的组织——脊髓受压,造成中枢性无法可逆的后果,而且持续难忍的疼痛作用在病人身上,人体的应激为了保护自己,更会让血压飙升来提高反应。
3.刺激颈动脉压力感受器
除了放松控制颈部旋转的一系列肌群,松解上背部的“痛点”以外,颈动脉的压力感受器在整个血压调节过程中是更重要的“传感器”,这当然也是颈部物理治疗不可忽视的“机关 ”。
颈动脉压力感受器位于由斜角肌群的下方。作为传感器,它们感受到来自血管的异常压力通过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再通过中枢和交感神经进一步采取措施,让血压升高或下降。
根据上图可知,如果想要找到左侧的斜角肌群以及颈动脉,只要头看向右侧,先用手摸到锁骨,再沿着颈部与肩部的交界,往深处稍稍按压,首先你会感觉到搏动感,这表示颈动脉就在附近,尽量避开搏动最明显的区域,转而对附近的精细的小肌群进行轻柔的按摩放松,舒缓头痛头晕的效果会非常明显。
在颈部两侧触诊就能感受到这部分肌群的紧张或疼痛,这部分肌肉的紧张也会误触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的警报,缺乏辨识系统的传感器会误以为这是来自动脉管壁的信号而升高血压。
适当降低痉挛斜角肌群的紧张度,颈动脉压力感受器会很快回归正常,血压也会有效降低。放松斜角肌群的感觉和放松上背部“痛点”的感觉很像,手法需要轻柔,顺着肌肉的方向,但千万记得不要持续按压,它会引起明显剧烈的头晕症状。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针对这一压力感受器开发的降压外用器械,采用电刺激的方法,来纠正压力感受器传递的血压信号,以达到降压的效果。根据相似的原理,对该区域斜角肌群做轻微恰当的放松也可以达到降压的效果,同时还是无创的。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2008 Update.
2. Burt VL, Whelton P, Roccella EJ, et al.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the US adult pop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1988–1991. Hypertension. 1995;25:305–313.
3. Chaturvedi A, Dash HH. Sympathetic blockade for the relief of chronic pain. J Indian Med Assoc. 2001 Dec;99(12):698–703.
4. 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JNC 7 Report. JAMA. 2003;289:2560–2572.
5. Edwards L, McIntyre D, Carroll D, et al. The human nociceptive flexion reflex threshold is higher during systole than diastole. Psychophysiology. 2002 Sep;39(5):678–681.
6. Filippone JD, Bisognano J. Baroreflex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 2007 Sep;16(5):403–408.
7. Filippone JD, Sloan JA, Illig KA, Bisognano J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carotid sinu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 Curr Hypertens Rep. 2006 Oct;8(5):420–424.
8. Flack J, Peters R, et al. Prevention of hypertension and its complications: theoretical basis and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J Am Soc Nephrol. 2003 Jul;14(7 suppl 2):S92–S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