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星孩的由来

$
0
0

日报标题:这个凝视地球的「星孩」是怎么来的?

刘博洋,天体物理学博士生

影史经典、启发无数后世科幻作品的电影、1968 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的结尾是一幅令人难以琢磨的景象:一个笼罩着光晕的巨大婴孩悬浮在太空中,伴着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庄严旋律,静静的凝视着地球。

电影虽然很早就看过,不过我刚刚意识到这个星孩的形象是怎么来的。

《时代》周刊评选出了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 100 张照片,其中有一张,是 1965 年 Lennart Nilsson 刊登在《LIFE》杂志封面的《18 周的胎儿》:

在看到这张图的瞬间,我立即意识到了它跟《2001 太空奥德赛》的联系。它发布于 1965 年,《2001》电影上映于 1968 年;照片《18 周》上光泽通透的胎儿包膜与星孩周围的球形光晕极其神似;二者同样宁静安详,连手蜷缩的样子都一样;星孩画面中孕育人类的地球恰似《18 周》中胎儿身旁的胎盘,而《18 周》背景的白色杂点更令人直接联想到星空。

让我更相信《2001》导演 Stanley Kubrick 可能看到过这张照片的事实是,《LIFE》杂志 1965 年刊登此图这一期的封面故事《Drama of Life Before Birth》在当时确实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人们见到这些异常鲜活的图片,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恐怕就是,“这都是怎么拍的?”——这也是我的第一反应。对此,摄影师 Lennart Nilsson 称,《Drama of Life Before Birth》中出现的胎儿照片,绝大部分是由于“各种医学原因”而流产后的胎儿。因此,在这张照片发表后的几年,它引发了美国舆论对堕胎议题——“人的生命从何时起算”与女性身体自主权——的激烈争议。

这也是这张照片能入围《时代》杂志 100 张史上最有影响力照片的原因。

是《18 周》这张照片启发了《2001 太空漫游》片尾镜头这个猜测,前人亦早已有之。如 American Photo 杂志,2007 年 1-2 月刊在回顾《Drama of Life Before Birth》一文时即指出,“It seems highly likely that” 《18 周》一图启发了影片《2001》中“星孩”场景。

2013 年发表在专为纪念《2001》电影的博客 2001italia 上的文章 Making the Starchild in '2001': a tribute to Liz Moore 则更明白的表示,导演 Kubrick 就是受到了《LIFE》杂志这组图片的启发:

Inspired by some extraordinary and pioneering intra-uterine photographs by Lennart Nilsson, who for the first time showed the development of a uterus in the womb in a landmark series of articles that appeared LIFE magazine in 1965, Kubrick decided to make a sculpture resembling a fetus.

这段话搞错了一点,即这些照片并非在子宫内的摄影,而只是高超的布光让胎儿像是仍在子宫内一样。不过我们知道了,《2001》中的星孩,在拍摄时使用的是一个胎儿雕塑作为道具。雕它的人叫做 Liz Moore,是个妹子;在她参与的第一部影片《2001》之后,1970 年代好莱坞科幻巨制《星球大战》的不少经典形象也出自她手。

“星孩”道具的全貌是这样,明显可见其与《18 周》的相似性:

(以上三图出自 Making the Starchild in '2001': a tribute to Liz Moore

“星孩的由来”简单说这么多。

说起《时代》这次评选出的 100 张史上最有影响力照片,顺便把其中跟天文\航天有关系的几张挑出来看看。它们是:《地出》(Earthrise),《月上之人》(A Man on the Moon)和《创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有兴趣可以点链接看《时代》对它们的评述。

“这是人们第一次真正知道地球究竟是什么样子。”(《时代》杂志图片评述的题记。译者不可考。)

“只要还有人类,我们就会被我们与天空的关系所吸引。”(《时代》杂志图片评述的题记。译者不可考。)

跟地球有关的影史大作不止“Earthrise”。微信启动画面所用的阿波罗 17 号拍摄的地球照片,被称为“蓝色弹珠”的这一幅(Blue Marble,1972),以及卡尔萨根最深情的一段文字所描述的“暗淡蓝点”(Pale Blue Dot,1990),跟“Earthrise”一样,也都是以让人类重新审视自身在宇宙中之所在的名图。想来评选者在这几张图之间,也许多少纠结了一下吧。

“地出”、“蓝色弹珠”、“暗淡蓝点”是由宇宙而回望人类和地球;“创生之柱”是人在望向宇宙的同时,望向了地球与人类的起源;“月上之人”是为人而走向宇宙;“星孩”则是回望地球、望向起源与走向宇宙这几种意象的交织——几种视角,让人类省知“我是谁”“我从哪来”和“我要到那里”的终极哲学之问。这就是传说中天文学的社会价值吧。

随便扯几句,以上。

题外话的题外话:某张让人很有诗兴的图也被选入了百大。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天文八卦学(ID:Astrobaguaologo)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