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更多的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讲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
我不关心 CP 炒作,关心的是儿童的幸福健康成长,分三个大方面说:
1、实习爸爸的概念有可能会破坏孩子安全感、信任感、亲子关系、以及情感认知的建立。
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所有的分析都是从成人世界出发,无论是支持反对的观点,都是建立成人的是非观。我们必须从儿童视角出发,才能明白事件对小孩子可能存在的影响。
给学龄前后的幼儿安排一个陌生的“实习父亲”,这种游戏的设置可以破坏孩子安全感的建立。0-6 岁的孩子通常都会强烈地依恋自己的父母,亲子关系的稳定和角色一致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也是孩子建立自我认知、社会关系认知的心理基础。美国心理学家 Ainswort 通过实验研究指出,婴幼儿时期(0-6 岁),是孩子与父母形成安全依恋和信任关系的关键时期。节目中安排一个实习父亲,在陌生情境和孩子录制节目,即使孩子表面玩的比较开心,也很可能是在牺牲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代价,当中包括:
(1) 孩子信任感形成前提是无条件的关注和接纳,而实习爸爸是很难像亲生父母一样在方方面面做到这一点。但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又会对实习爸爸有同样的预期,心理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孩子基本的信任感就会收到威胁和挑战。
(2) 孩子和实习爸爸的互动模式短,在鏡頭前又集中展示最美好的一面,会影响孩子原本的亲子关系的质量,尤其在日后的亲子关系中对父母与电视进行比较,甚至形成回避型依恋。
(3) 电视机前孩子在节目的影响下,在三方面包括 1)对于陌生情境的判断,2)陌生人对于自己情绪的接纳程度,以及 3)和自己父母原始的亲子依恋,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
(4) “陌生人对我好,扮演实习爸爸,我就可以和他很亲昵”这样的错误信念影响節目中孩子以及电视机前孩子对于陌生人的信任感的判断。
2、幼儿和实习爸爸的互动(同睡、洗澡、暴露身体),家长需要了解孩子性别意识的发展,并给予幼儿自身教育。
2 岁半到 3 岁左右,孩子会形成性别认同,也就是孩子逐渐意识到“男女有别”,并开始以男孩女孩自居。随着逐渐长大,孩子对男和女的着装、行为举止、性格特征会逐渐形成全面认识,也就逐渐形成了性别角色。而整个性别认同的过程,需要大人的支持和正确引导,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别和恰当的安全教育,不能以孩子年龄小,就模糊孩子的性别教育。
国际上有很多好的低龄儿童进行性别教育例子。比如在美国,对于低龄孩子的性别教育,从如厕开始,在托幼机构里,幼儿的厕所是分男女的,在形状和颜色上都会有所区别,幼教老師会解释背后原因;在新加坡,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会反复和儿童强调男孩女孩的意识;在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基尼更指出,应该爸爸带儿子洗澡,妈妈带女儿洗澡。让孩子从小知道,男孩的身体跟爸爸一样,女孩跟妈妈一样,男女有别,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这些教育,在节目中的很多情节得不到正确引导,家长需要非常注意。
3、除了对节目中孩子的影响,家长要特别注重对电视机面前的孩子作出正确引导。
节目中阿拉蕾没有拒绝实习爸爸给自己洗澡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没有发展出“身体害羞感(body shame)”。身体害羞感是孩子 6-7 岁时发展出的,一种对自己身体害羞的感觉,这时候孩子会开始拒绝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体。但是它并不是主观培养出来的,而是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自然发展的,家长要尽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洗澡,并对电视机前的孩子进行解释。
尤其是孩子观看节目之后,往往会通过“模仿”去复制自己所见到的行为或关系。父母要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除了“不能在陌生人面前脱衣服、换衣服”“不能让陌生人触碰身体的敏感部位”之外,家长也可以利用一些安全教育的绘本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
节目中的孩子跟实习爸爸同床睡,父母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一般来说,在孩子 3 岁以后,父母要慢慢尝试跟孩子分床睡,並在 5-6 岁前完成分房睡比较合适。年龄太小时分房睡,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甚至会影响宝宝的性格和交往能力。年龄过晚和孩子分房睡,也会对孩子的造成负面影响。可以先从分床不分房慢慢开始,等孩子逐渐适应后,再分房睡。睡前的小故事和孩子喜爱的小玩具都可以帮助完成这个步骤。
最后,我最希望强调的是,网上很多对于董力和阿拉以 CP 作出有意无意的评论或玩笑,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是最负面的。想想孩子在成长后看到曾经上节目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开的玩笑和评论,这不是孩子应该面对的。大家明白节目的核心是娱乐,但对孩子于孩子的成长,我们还是应该给予多一分的重视,多一分谨慎,避免不必要的困扰与潜在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