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行走在川藏线与青藏线,我把这些故事讲给你听
看到这样的问题,就忍不住想回答,但真的一言难尽,恐怕会写上万字都不够,因为这几条路线上,留下了我最好的那些时光。
川藏线,滇藏线,基本上差不多,区别在于一个是成都出发一个是从大理出发;青藏线最平稳,新藏线最辛苦。
——其实如果真正走过,就知道,这几条进藏的路线,远不止上面提及的这么简单。前提是一定要知道你想感受什么。
我骑车走过青藏线、中尼公路、川藏线(小川北-川南-拉萨)、唐蕃古道,混搭各种公共交通走过滇藏线,自驾阿里大环线时走过一部分新藏线。
如果他们有共同点,那就是风光无疑都很赞,包括青藏线。如果说他们的区别,那真的也很大。
关于青藏线:这是一条联通高原与内地命脉的交通线,无论从前,还是现在。它荒凉、磅礴,处处渗透出生命的顽强与生机,走在这里,可以体会到即使在这么遥远、艰辛的地方,工业与现代化的脚步也没有停滞。青藏线路况是进藏路线中最好的,但食宿条件最不理想。如果你想找一个地方,尽情体验孤独,走这条线应该没错。
个人体验:我 2005 年骑车走青藏线的时候,正赶上青藏铁路如火如荼修建中。沿途目睹了高原上的这场工业革命。此后我又多次乘火车进藏,恍如隔世的感觉,之前那一段段看似没有联系的铁路,贯通之后居然带来如此方便的体验。
青藏线极少出现泥石流、塌方短路,基本都是好路,也因为如此大车小车在这里都是疾驰而行,只要油够,开车翻山分分钟。路边见到的野狗、野驴有时比人多,如果不遇到大些的镇子,几乎路边很少能看到行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突然看到一个走路的,那也真的太可疑。山多,哪条进藏路上山不多。记不清翻过多少座山,现在印象最深的是风火山和唐古拉山。因为风火山下山时,下起中雨,单车一度飙到 67 公里 / 小时,当时一看码表我都尿了。记得唐古拉山是因为,一直认为这是青藏线最难的一座山,但翻下来之后,感觉比想象的轻松。也许因为此前翻了太多山导致的吧。
走青藏线,看到了最美的青海湖,看到了红色的楚玛尔河,瞻仰了索南达杰烈士的墓碑,看到了小小藏羚羊,行走了可可西里的边缘地带,在长江源拍照留念,很多次看到青藏铁路的修建,在安多喝甜茶上火半夜猛喷鼻血,第一次去纳木错,第一次看了哲蚌寺晒佛。那是我第一次上高原,青藏线上雪山、牦牛、湖泊就不多说,简直太多,是完全自由散落在路边的。吃的方面馕饼、咖喱饭、拉面拉条子、牛肉包子、菜少肉少汤多而咸的炒菜……也经常吃方便面,喝营养快线。牛奶在这里不太流行,过期的很多。
想起来,那年我 25 岁,也是太抗造!
7 月的青海湖,没有亏待过任何人
夕阳下,修建中的青藏铁路
辽阔、平坦、荒凉、渺无人烟,但却并不缺乏生机。我一直认为青藏线非常适合第一次长途骑行的人。从这里开始,你会知道原来长途骑行,是一项只有你自己的孤独狂欢,与旁人无关。
109 国道路碑 3000 公里纪念。
多数时候,我们吃饭的地方,也有很多修路工人、大车司机,因为没有太多选择。大家会很自在的聊一聊,对彼此都怀有好奇。
牛肉包子,我们五个人吃了四盘。用高压锅蒸的,肉居然不硬。记忆深刻。
已经黑的没什么样了。
鲜红色的楚玛尔河
在长江源留影。
出发时的五个人,一起到了拉萨,还在路上并入了一个小伙伴。
在拉萨的小伙伴去接我,为我披上哈达,我哇哇哇的哭了。
关于川藏线:川藏线分川藏北线(317)和川藏南线(318),都是从成都出发抵达拉萨。2006 年我和爱人是骑车从成都出发,先走川藏小北线,经映秀 - 小金四姑娘山 - 八美 - 炉霍,翻雀儿山,到昌都,下邦达,取道川藏南线,抵达拉萨。
这是一条不可多得的景观与文化大道,海拔由低到高,可以看到多样的自然地貌特征,沿途能了解到少数民族的信仰与生活,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织出现,壮阔的雪山湖泊与宁静的田园风光都有,对于川菜爱好者来说这条线更显珍贵。严酷的自然环境,导致这里道路状况频出,更添几分神秘与艰险。还有一点,这条线上的地名也都很美很有意思。
个人感受:一路行来,看到许多壮美的自然风光,但是更为这里浓郁的人文风情打动。雪山、湖泊、森林、草原、青稞田、白塔、寺庙交叠共生;接触到学佛的少年,逐水草而行的放牧者,一步一叩的信徒,走路去拉萨的藏族大叔,被人嫌弃又同时敬仰着的天葬师,还有邀请你去帐篷喝碗牛奶的孩子;亲眼目睹了羌族碉楼民居,多样的藏式民居,壮观的佛学院,藏纸和刻经板的过程;也亲自体验了帕隆藏布江边的纯天然温泉,热闹热的耍坝子和跳藏戏,康巴汉子用摩托车把人和单车拽到山口,与刚出生的小牦牛头碰头,大人物摸顶时的人山人海……会在云里走、水里走、在土路上走、柏油路上走,会翻山翻山翻山,有下坡下坡下坡。
川藏线是别人的景观、文化大道,对骑行者来说也是一条考验意志力的挑战路之道。当时花 33 天时间走完全程,期间只搭车 30 多公里。是因爱人有次十几公里连续两次爆胎,备胎都已经用完,来不及补了。不想搭车是因为不想错过路上的任何一处景色和可能带来的体验。而说起来,与青藏线比,川藏线路况有点糟糕,多山多弯多土路多垮塌多泥石流。现在能想起来的几个重点分别是:多郎山垭口、雀儿山、怒江 72 拐、通麦天险。但食宿条件对走过青藏线的人来说,已经是非常之妙,沿途是川菜的江湖,牛奶饮料大多没有过期的,蔬菜水果也相对充裕。遇到大的市镇,吃个火锅分分钟。旅馆、客栈奢华谈不上,愿意花钱找个干净些的并不难。只有两次因为天气和贪玩没在当天抵达目的地,住了藏民家和修路道班。2006 年,我们骑行时遇到许多人,互相问彼此许多问题,增进了解。
没有地震前的映秀。在这里住了一晚,住在一个很干净的农家乐。
卧龙前往四姑娘山到翻过的垭口。说起来,这个垭口不一般——太熬人!我们之前的计划并不是走小金,是成都一个车友邀请我们一起,体验了这段路。所以要翻的这座山不在我们攻略里。刚才我查攻略,应该是巴郎山。
抵达日隆前看到的羌族碉楼,旁边应该是岷江。
看见萌萌的小牦牛,一把抱住。
在色达看完天葬,另外一处草坡上做擦擦的大姐,请我们喝酥油茶。
川西草原很多这样的笔直大路。
中途也有这样扬尘的碎石土路。
有时候还要走一些水路。
翻过雀儿山当天的留影。很喜欢新路海,也喜欢马尼干戈那个小镇。
在雀儿山垭口,撒下祈求平安的隆达。
德格,用传统方法做印经藏纸的妇女。在进行这一步之前,藏纸物料的采集,是个很枯燥的过程。
镇上来了大人物。寂静的小镇,几乎是在一瞬间“冒”出上千人。我不知道这些人平时都在哪藏着,但是他们瞬间就把寺院围的水泄不通。
在河边支起帐篷耍坝子、过林卡。很多小吃摊位迅速进驻,小商品摊位也火速跟进,藏戏板子热闹开唱开跳。
跳舞还勉强能看个热闹。很多藏戏是有情节的,有说有唱,观众适时大笑、叹气。不懂藏语完全跟不上节奏。我们在这里玩了一天时间。几乎只有我们两个游客,都是镇上的本地人。
这位大叔,要走到拉萨去。带了铺盖卷,水桶里是路上牧民给的牛奶,还执意要分给我们喝。
会看到很多磕长头的人。通常会有一个三轮、平板车作为补给车跟着。如果有机会就会聊聊天,分享一些各自的食物,如果时间够会拍张拍立得照片送给他们。
看,对面就是西藏。这天吃午饭已经在西藏了,遇到一位老师,了解到一个当时的现象。就是这一河之隔,四川和西藏教师工资差很多很多。河那边按西藏标准发,多,河这边按四川标准发,少。而这位老师是领西藏工资的,非常得意。
昌都到浪拉山垭口之前的沿途风光。
怒江 72 拐,碎石发卡弯,要随时减速,下坡颠的胳膊酸。
走在云里。
走在雪山旁边。
傍晚的青稞田。
一派宁静的田园风格。你说是瑞士谁敢不信。
通麦天险。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要走这里,听说已经不用了。当天走通麦时,因为前面塌方断路,基本没有大车,我们之所以能走,是因为部分路段只容自行车和行人通过。
过了通麦天险,抵达排龙,下榻的四川老乡极力推荐我们去一处神秘的天然温泉泡一泡。从大路边一处极隐蔽的小路下去,直至江边。用自带的肥皂和毛巾把池子做了简单清洁,一边聊天一边等它蓄满水。温泉水温度与人体非常 CP,伴着滚滚江水,喝瓶可乐,这世界上还有更美的事么!
进入八一之前,水果多起来了。然而还是不放心,买了一个西瓜托进城里,发现城里到处都是西瓜呢。抠鼻~
即将丰收的青稞田,大家在集体除草。除草 30 分钟,喝甜茶聊天放空玩耍 1 小时,基本就是这个时间比。
最后放一张与搭档的合影吧。我是站在摩天大楼上了吗,怎么显得那么高大,哈哈哈哈~
其他线路后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