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统计歧视」可以被接受吗?是否有助于降低信息成本吗?是否会被市场经济自发纠正?

$
0
0

日报标题:反歧视很好,但「统计歧视」终究很难避免

Reinhardt Jin,1 SB PhD

先推个简单的模型玩玩吧。

假定公司风险中性,员工一旦录取,终身雇佣。

假定有两组求职者,数量分别为 N1,N2。求职者有两个类型,H,L。H 代表高能力,L 代表低能力。高能力者整个职业生涯生产 H,低能力者生产 L。第一组求职者里类型为 H 的人比例为 P1,第二组里类型为 H 的人比例为 P2。P1>P2。

假定共有 M 个职位,不能组织考试来鉴别能力,那么雇佣谁?

1)若 M<N1,则只雇佣来自第一组的求职者

2)若 N1<M<N1+N2,则雇佣所有来自第一组的求职者以及部分来自第二组的求职者

3)若 N1+N2<M,则雇佣所有求职者

1)2)会被认为有统计歧视。注意这三条里描述的都是预期收益最大化的解,换句话说是最优雇佣方案。这里面的“低效”和“歧视”在于,在方案 1)2)下,部分来自第二组的高能力者,被来自第一组的低能力者挤掉了。

下面假定单位可以组织考试。假定为每一个参与考试的人,单位需支付成本 c<H-L。同时,每组织一次考试,需要支付固定成本 A。另假定考试是完美的,即考试能以 100% 的准确率鉴别出求职者的类型。

我们考察一下最优考试规模 X。可能的场景很多,先来看两个:

1)M<N1*P1。这时,组织考试的场景,最优考试规模 X=M/P1,且只对第一组求职者开放。但企业的收益是 max{M*(P1*H+(1-P1)*L),M*H-A-c*M/P1}

2)N1*P1<M<N1*P1+N2*P2,且 M<N1。这时,对所有来自第一组的求职者开放依然是没问题的。对第二组求职者开放与否比较复杂。企业的收益为 max{M*(P1*H+(1-P1)*L),N1*P1*H+(X-N1)P2*H+(M-N1*P1+N1*P2-X)L-A-c*X}。注意,这里考试场景下,最优考试规模的 X 可能是 N1。假如 P2 相对于 P1 足够小的话。

对于这两个场景,始终需要注意,不组织考试的预期收益有可能高于最优考试规模下的预期收益。注意到有考试的场景下,职位数量 M 除了要和高技能人的数量比,还要和第一组人的数量比。所以场景的数量会多很多,并且最优解取决于参数的相对值。讨论起来会比较繁琐。注意,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模型了。但参数向量(N1,N2,P1,P2,H,L,M,A,c)依然有 9 维。不过,推到这一步,已经可以得出几个有益的直觉了:

  • 在某些参数组合下,统计歧视有可能是最优解。
  • 但即使是最优解,统计歧视在道德上或者别的方面有问题,这是没得洗的。
  • 参数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受歧视的第二组人中,高技能水平的比例 P2。这个明显可以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来改变。

下面来聊聊最开始的问题:市场经济会不会自发纠正?简单来说,有可能。不过要聊这个问题,需要引入主观概率。

假定有两个公司,甲、乙。对第一组人和第二组人中各有多少高技能者,有不同的主观概率。甲公司的主观概率是无偏的,乙公司的主观概率是有偏的。两个公司都按照自己的主观概率来做决策时,甲公司永远做的是后验最优的决策,而乙有时能做出来(参数组合能吃掉乙主观概率的错误),有时做不出来。

那么,乙公司有两种可能的路线。

好的路线:不断根据后验观测来更新自己的主观概率。只要更新方法得当,乙公司的主观概率会收敛到实际概率。从整个市场来看,因为纯粹的成见而导致的低效率消失了。但在特定的参数组合下,统计歧视还会在,因为它可能是最优解。

坏的路线:乙公司死活不更新主观概率。那么最后有可能因为累积了太多错误决策而破产。经济里只剩下甲公司。这个从整个经济的角度看,和调整主观概率的结果是一样的。

但是,这两个调整过程显然都需要时间。而且如果乙公司可以带着错误的主观概率一直生存下去,那么整个经济还是会因为偏见造成效率损失。

那么甲公司呢?甲公司不会变。因为它的主观概率在一开始就是无偏的。

所以,结论是,依靠市场机制纠正,只能纠正掉偏见——主观概率与实际概率的差异——那一部分。但作为最优解的,带有歧视性质的方案,无法通过市场干掉。

反歧视一直是重要的社会议题。行政干预当然可以在损失经济效率的前提下,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来看,还是要致力于消除歧视的根源:源自教育投资等社会因素的差异。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