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给女性补贴和平等对待 LGBT 人士,受益的是整个社会
因为川普的当选,在美国民主党势力雄厚的地区,都爆发了各种游行示威,很多 LGBT (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团体也都表示很担忧,不知道好容易在最高法院通过的同性恋婚姻合法的法案会不会被推翻。在 LGBT 群体不安的时候,女权主义者也把希拉里的失败当作自己的挫折,希拉里自己在自己的认输演说中也有这样的暗示——把总统职位比作最高,最硬的天花板。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在一个竞争市场里面,任何人为的歧视,都是不可能长久的。为什么呢?比如说男人和女人工作能力相同,但是女人受到歧视,拿不足够多的报酬。那么在这种社会下,如果有一个老板完全雇佣女性来工作,那么就可以比其他的公司获得一个竞争优势——因为同样的产出,人力资源的成本下降了。长此以往,其他的老板发现了这个诀窍,也会通过提高工资来吸引女性加入,最终男女达到同工同酬。
但是很遗憾,因为我们看到女权运动本身就说明上述的状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什么呢?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是因为市场不完备。
男女之间最根本的差别,是女性可以生孩子,并且也只有女性可以生孩子。更严重的是,人类的延续其实寄托在女性生孩子这个功能上。但是女性生孩子本身,对其自身的生产率是有一个负面的冲击的,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上。所以导致了在工作中,即便其他条件相同,男性能够投入工作的时间和精力的总和要比女性多,所以男女之间的报酬存在着系统性的差异。正是因为这种差异,在古代医疗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使得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现在医疗条件好了,女性的地位自然也渐渐提高了。但是,就是因为这个生孩子的功能,男女之间的生产率始终存在着系统性的差异。
那么是不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公平的呢?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从企业的角度讲,是公平的,因为干多少活,就有多少报酬,但是从社会的角度讲,女性不但为雇主和政府创造了价值,为人类繁衍创造的价值——在事实上被忽略了,但是这个价值对于政府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下一代了,政府如何延续?
在理想的市场上,生孩子这个能力应该是可以能够买卖的,如果女性和男性之间能够自由的出售或者购买生孩子的能力,那么我们根本不需要女权运动,男女早都已经同工同酬了。
就是因为在现实中,“生孩子能力”这个市场是没有的,这个能力固定的安给了女性,而这个能力带来正效用企业感受不到,所以企业不愿意为人类的延续买单。这个称之为外部性,女性作为雇员不但为企业创造价值,也为社会创造价值,但是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这就是女权运动的经济学意义。
那么经济学里面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法呢?科斯的方法是清晰的界定产权,尽管生孩子的能力不能买卖,但是法律可以规定生孩子的权利归女性或者男性所有,然后由女性和男性之间进行谈判,由一方给另外一方一笔足够数额的钱作为补偿,来购买女性生孩子或者不生孩子。但是这个解决方法面临三个问题:
科斯假定没有财富效应,但是现实中财富效应显然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是由男性还是由女性去购买生孩子的权利很重要。
科斯的方法假定交易成本为零,市场没有摩擦。但是在现实中,女性和男性配对本身就存在很多的市场摩擦,找不到中意的人的情况比比皆是,关于孩子价格的谈判更是会旷日持久;
- 我们人类的婚姻制度对婚姻共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的界定不清楚,也无法界定清楚,因为婚姻的一个很大的职能就是双方共同抵御风险带来的红利,如果要分的一清二楚,那么婚姻的整个体系也都不存在了。
科斯的方法行不通,我们就用庇古税的方法。这个具体说来就是政府出面,对所有人进行征税,然后抽出一部分来补偿女性因为生孩子而造成的损失。事实上,很多国家目前就是这么做的,比如女性的产假期间,工资的很大一部分由国家而不是企业来补贴。这个福利并不是对女性的照顾,而是女性应该得的,是政府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一点尝试。所以女性的平权不仅仅是平权,而是要给予适当的优待,这是符合社会最优策略的。否则的话,这是会降低女性的生育欲望的——有些极端女权提出的”女人就是应该不要孩子“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
那么性取向平权运动呢? 我们在一个异性恋占多数人口的社会,非异性恋在自己的生产率方面有一个优势,有一个劣势:优势是大部分非异性恋是没有自己的直系后代的,那么要么他们可以专注于工作,要么他们会领养孩子。如果是前者,对于雇主而言,显然是可以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如果是后者,相当于免费的抚养了其他人的后代,相当于权力和责任的从生父母转移到了养父母,对于人类而言是一样。劣势就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本身造成的同侪压力,以及寻找伴侣的过程中强大的市场摩擦——毕竟一对互相非常相爱的同性恋相遇的概率要远远小于同样相爱的异性恋的概率——人口基数在那儿摆着呢。所以非异性恋群体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他们的生产率是多重均衡的。
在一个歧视的均衡里,也就是说整个社会歧视非异性恋,那么非异性恋只能秘密的生活着,需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寻找自己伴侣也变得更加艰难,使得他们花更多的精力在感情而不是工作上,从而造成其生产率真的就低于异性恋,那么会更加的被歧视…… 这个有点类似 Kenneth Arrow 在 "Discrimination in Labor Markets"讲到的。
相反,在一个非歧视均衡里,整个社会对非异性恋和异性恋一视同仁。那么非异性恋的生产率就会上升,从而对他们工作上的歧视也会减少,整个社会的总产出也会提高。
两种均衡都是存在的且稳定的,但是从社会生产总量的角度上,非歧视均衡显然能得到更大的产出。
所以从社会最优的角度来说,女权和非异性恋应该是区别对待的:对女性应该从政府的角度来补贴,以消除外部性的影响;而对非异性恋应该是不歧视不优待,一视同仁是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