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解释人脑的思维是什么,这是高中生能看懂的版本
高能预警:可以直接看 PART 2(生物物理的观点)
首先是必(略)不(显)可(枯)少(燥)的解剖学课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讲,大脑皮层分为三类:新皮层(neocortex), 中皮层(mesocortex),旧皮层(paleocortex)+ 古皮层(archicortex)。发展顺序是新皮层最晚出现而旧皮层 + 古皮层最早出现。在人脑中,新皮层的面积最大,就是打开颅骨可以看到的那部分,而旧皮层 + 古皮层位置深一些。(请看下面这个大脑冠状面的截图,粉色的是新皮层,蓝色的是旧皮层 + 古皮层)。
那么大脑思维这个东西是产生在哪里呢?我只好理解为高级认知功能了。
记忆在海马区和前额叶,也就是蓝色和粉色部分都有份参与。
注意力,推理,决策等,是新皮层为主,当然还有各个脑区的协调。
如果你要问大脑和大脑皮层产生的思维有何区别,我想说大脑别的皮层下区域控制的是一些信息整合、荷尔蒙分泌、维持觉醒、感觉运动协调等,恐怕是不能独立思考人生的。
大脑是神经元构成的联接体,外加神经胶质细胞的花式助攻。要怎么看待大脑?
PART 1: 生物化学的观点
神经元是相对独立的单元,有相对封闭的界限(细胞膜)。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由各种花样繁多的化学物质完成。生物化学为理解大脑的功能提供了全息视角:神经元从胚胎期开始发育,产生不同的神经元;分化出不同的脑区;各个脑区的神经元要大致正确地连接在一起;一个神经元激活,其细胞内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十根筷子难折断”(笑),任何复杂的功能都不是一个神经元可以完成的,还需要跟它在结构功能上有关的其它神经元的参与。这些就需要各类生物分子的作用。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神经元分泌到突触间隙,用来影响邻近的神经元(突触后膜神经元),三个影响方向:使兴奋(excitation),使抑制(inhibition),使解除抑制(disinhibition)。作用时间短,用来影响突触后膜神经元的电活动(是否产生动作电位)。常见的有谷氨酸(gluatmate)和 GABA,分别是兴奋性的和抑制性的神经递质。足量的谷氨酸可以让突触后膜的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相当于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neuromodulator: 由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一小部分神经元产生,可以扩散并影响很大范围的神经元。用来影响突触后膜的电活动强度,也就是修饰 neurotransmitter 的作用。作用时间比神经递质更长一些。比如:多巴胺就可以充当 neuromodulator,影响 GABAergic 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多巴胺的食谱很广的,以后有机会再说吧。意思是等答主全部了解清楚以后。)
荷尔蒙: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经元产生,可以影响非常远距离的目标(如果进入血液循环的话),目标细胞包括但不限于神经元。(感兴趣的同学自行翻阅中学教材中性激素的分泌这一部分。)
神经生长因子:用来维持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存活以及 axon 找到正确的目标形成突触。操碎心。
PART 2: 生物物理的观点
那么问题来了!
看见一个苹果和看见两个苹果,大脑是怎么传递信息的不同的?
午饭到底要吃小龙虾还是吃食堂,大脑是怎么处理这个信息的?
dang dang dang 大脑到底是怎么表征信息的?
一次性释放的神经递质的量?那么一个苹果和一卡车苹果的区别要怎么从神经递质的量上来区分?如果扩大到整个地球上的所有苹果呢?一个蒙圈?啧。不如来看神经电活动吧。
这要感谢伟大的生物物理学家们把神经元看成了一个电路!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看这里,Hodgkin-Huxley Model Hodgkin–Huxley model
神经电活动,主要是指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由于感受器在不停地接受信息,中枢神经系统在整合处理这些信息,所以大脑中的神经元一直持续在放电。怎么看?(不用爬窗户!)
举两个我熟悉的例子吧。
EEG,用很多电极贴在头皮上(一个电极帽),可以测到该点临近的神经元的电活动的总和,抽取不同频率的信号。
ECoG,这个是入侵式的测量法,原则和 EEG 类似。
single neuron recording, 这个是把电极插入某个神经元,而不是放在附近。直接记录有多少 spikes.
patch clamp, current clamp, voltage clamp, 这个更猛,不仅可以把电极插入神经元(或者紧贴细胞膜),而且不是被动的测量,还可以施加主动的电刺激。
总之,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大脑活动的电信号。
EEG 和 ECoG 的信号分析可以看增强还是减弱,按照不同的频率来区分。
而后面两种方法是我的最爱,可以得到最直接的信息:这个神经元在哪个时刻产生了动作电位。
我们平时看到的是这样的 spike train:
| | || |||| |||| | |||| || ||| | | |
或者这样的:
|| || ||| | || ||| || |||||| | | || |||
(每个|表示在该时刻产生了一个动作电位)
你一定发现了,他们不一样!那么,他们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有人说,要分析在单位时间内放电的频率 (rate)!
有人说,要分析每两个相邻的 spike 之间的时间差。
你们都对!rate, inter-spike-interval, pattern, phase, oscillation. 虽然不同的科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这无疑是一条有前途的能够 decode 大脑信号的路。另外,还有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强度也会影响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的 spike train(包括频率和规律性)。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里我也写不下了,不如你来我们的计算神经科学读书会吧!
welcome to the club! GitHub - neuronstar/spiking-neuron-models: reading club
PART 3: cell assembly
夹带私货的回答,仅以此处表示我对 Tonegawa 他们发现的 memory engram 的敬意。请看这里随意取阅 Publications
在海马区(也就是 archicortex 的一部分)的 dentate gyrus,记忆的编码不只是突触强度,放电频率和规律性,更重要的是:神经元形成的小团体。
A,B,C 三个神经元可能编码了你吃到小肥羊的记忆。
而 C,D,E 三个神经元可能编码了你踩到狗屎的记忆。
棒极了!!!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十根筷子折不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