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节气手帖】寒露:板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
0
0

日报标题:秋天一到,就想念温暖、粉糯、香甜的糖炒栗子

蔓玫,有一本《节气手帖》。

如果秋天是一剂香水,那它的香调大概是这样的:前调是菱角与莲蓬,中调是桂花与柑橘,后调是板栗,再加一点点菊花的清气作为调剂。留香散去,秋天也就结束。这样的搭配会好闻吗?不知道,但我对大自然的安排有信心。尤其板栗味儿,是很重要的——怎么说呢?秋没有板栗,就如春没有野菜,夏没有凉瓜,冬没有烤番薯。此等空虚,断非山珍海味所能填补也。

可别看不起板栗味儿。据我观察,秋的炒板栗,冬的烤番薯,绝对是街头巷尾最具杀伤力的两种散香利器,其张弛有度,余韵悠长,绝胜所有潮人大佬的名牌香水。等四处烟火起来,一锅粗大黑砂热气腾腾地翻搅着,哗,哗,清冷阳光下裹挟着香甜气味的板栗油光水滑端出来……那不仅好闻,可也真是好看呢。但这年头似乎很少见到在街头炒板栗的:和炸炒米、画糖人、卷棉花糖一样,这些曾因历史悠久而形成颇具看点的手艺,有点类似欧洲街头的行为艺术,如今已不被城管和观众们所需要了。我去水果店,见门口一字排开,都是炒好的板栗,正襟危坐,堆积如山。老板娘倚在一旁用手机看直播,巨大的翻炒机器正在后方卖命工作——「滚热的,你尝尝。」她拈起一粒,很自信地塞到我手里来。

(宋朝往后,糖炒板栗即已发展为某项特色技能。古人有记载:「及来京师,见市肆门外置柴锅,一人向火,一人高坐机子上,操长炳铁勺频搅之,令匀偏。」并有「和以濡糖,藉以粗砂」等妙方,与今同。图片出处见水印。)

板栗虽香,板栗花却臭。所有嫌弃石楠花气味难闻的,都该去闻闻板栗花才好。我从前的实验基地门口就有一片板栗林,六月梅雨季节,正是它们花期,一片潮湿闷热里堆满板栗花的恶臭,招来无数苍蝇,嗡嗡作响有如闷雷,简直噩梦。我被熏得心力交瘁,算数字总出错,忍不住指着外面骂粗口。但到了九月十月,复又欢喜起来——板栗熟透,沉沉欲坠,我便怂恿师弟去打。少年身轻如燕,负一竹竿,三两下登上屋顶,即可扫平天下。于是接下来一整个秋冬,板栗都多到吃不完,有这样的福利,倒又觉得那臭味是可以忍受的了。

(板栗花。图片来源:http://www.lvxing99.com/guide/cnguide/yiwang/327_131521233554CC.jpg

古人似乎并不计较板栗花的臭。许多古籍里都有记载栗树的种植,宫殿里,行道上,大家安之若素。记得有谁曾写到宫里的板栗,一旦成熟,宫娥们便一哄而上,摘个精光,平素被认为是武力担当的男子们反而尝不到一点甜头。好吧,就算臭味无碍,可若果实成熟,掉下来也不会伤人么?板栗壳斗多刺,被扎一下不是闹着玩的。我在邱园(Kew Garden)参加树顶漫步(treetop walkway),十几米高的栗树,枝头果实近在咫尺。同行的女孩伸手去摸:「呀,毛茸茸的,我要试试它是软是硬。」结果呢?她哭笑不得地对我们控诉:「怎么会这样硬!」

当然咯。毛栗子,毛栗子,先有毛,才有栗子。城市里不容易见到板栗树,拿出来卖的,都得先把一身刺毛扒干净,也怨不得有人不知道。这刺毛一名板栗蓬,直至熟透也是碧青,虽然刚硬,但根据品种不同,疏密长短亦存在区别。放脚下踩一踩便松开,徒手即可取出里面光滑的栗实。至于现代批量化剥壳,则靠机器。倒不知古代矜持的仕女们是如何处理的。要我说,树梢的板栗就像爱。爱是什么?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板栗蓬,别看很萌,大部分都很扎手。图片来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osano-photo/9370168322

板栗其实是古老有内涵的植物。《黄帝内经》里所谓「五果」,我理解为上古时代人气最高的五种果实,其中就有它;老祖宗们供奉先人,或皇亲国戚,开堂设宴,也一定少不了板栗。因为是坚果,外壳厚、淀粉多、水分少,所以大可长期贮存,周年使用,只此一条即胜出其他水果许多。它分布又广,大江南北均产量颇丰,丰年可做零食,饥岁可充粮仓。不受欢迎简直没有天理。我听说从前的人喊它为「树上的饭」——大概就是类似原因;几部农书里,也不约而同提到贮藏板栗的方法:盐水浸一宿,漉出,晾干,以泥沙封存,据说经岁不坏。简单一点,直接风干,曰「风栗」,据说也不错。

板栗的食谱极多。煮粥,烧肉,制糕点,做蜜饯,无一不可,丰俭由人。不过淀粉含量高的食材大多如此,如番薯,如菱角,如土豆,都是收放自如的一把好手,同样还有落在胃里,那一股温暖、粉糯、香甜、踏实的饱足感。我印象深刻的板栗吃法有两个:其一来自林洪《山家清供》,据说「只用一栗蘸油,一栗蘸水,置铁铫内,以四十七栗密覆其上,用炭燃之,候雷声为度。」美名其曰「雷公栗」,称得上一个惊天动地。但这也并非作者首创,貌似是在民间久有流传的方法。另一则来自《汝南圃史》,说「与橄榄同食作梅花香味,宋人呼为梅花脯」,没有试过,不知其真假。然而,确定不是由金圣叹的遗言而来的么?

不管。反正在秋天,有糖炒板栗吃,就够幸福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