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转化医学:让前端研究和临床更好地对接
星期五中午为例行讲座时间,同事们可以申请介绍自己的工作进度,或者邀请国内国际的合作者来交流。 为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组织者祭出终极诱饵 -- 免费午餐。 上周收到邮件提醒这回的主题是癌症新药的研发,看着长长一串没有一个关键词认得的演讲题目,在心里轻微地叹气但还是为了食物去听讲了。 出人意料,我以前从没听人把药物在分子层面的作用原理阐释得如此清晰,一个小时的讲座竟就着三明治听懂了 20 分钟,食物的力量无穷也。 我的意思是说,事情可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于沟通,而沟通的关键在于设身处地去了解另一个人的需要。 这是进入转化医学领域一年多来,最为深刻的体会。
转化医学的英文是 Translational Research,目的是把基础科研、医学、药物开发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同临床做一个系统的整合,对于改善医疗系统和公共卫生来说,一个好的合作运作系统需要:
1. 可以敏锐发现目前的问题和困难。 比如抗生素滥用,比如孩子没有按时打疫苗。 这需要有相关科研能力的专业医生,他可以对临床观察做出更宏观的判断,把握需要改善的重点。 用我熟悉的抗生素耐药问题来举例,2014 上半年世卫组织发布的关于抗生素耐药问题报告里总结了三条公众可以做的事:
- 只在医生开处方给你的时候,才用抗生素。 Use antibiotics only when prescribed by a health professional.
- 即使你觉得自己好了,也要吃完整个疗程。 Complete the full prescription, even if you feel better.
- 从不私下把抗生素给别人使用,也从不使用剩余的处方药。 Never share antibiotics with others or use leftover prescriptions.
好几次答题时都附上了这一段,因为觉得和个人使用抗生素相关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用这三句话来回答,前提是你确实理解了这些字的意思。 慢慢发现无论对普通公众还是行业相关人员来说,这些文字并没有它们看起来那么简单。 拿医生开处方这件事来说,如果某些临床条件无法让医生确定什么时候该开处方怎么办? 这不是虚无的假设,而是屋子里的大象,知乎上有不少关于临床检测细菌耐药性的优秀讨论,比如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312519,还有如何分辨病毒和细菌感染的问题 在临床上是如何判断患者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 临床医学 对于转化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如何针对临床上的这些困难,提高现有诊断流程的效率就是一个很有趣的课题,我们有更快速更准确的细菌或病毒检测技术吗? 贵不贵? 可以有效利用地区耐药监测数据吗? 这些数据库的收集和管理状况如何? 我知道人们更喜欢听起来高深莫测的科学故事,也期待可以拯救世界的天才大神,诺贝尔奖获得者固然是人类社会闪闪发亮的宝藏,可宝藏的光芒有时难以弥合尖端科技与临床实践间的鸿沟。 转化医学正是去理解这些鸿沟存在的原因,并试图做出改变。
2. 发现和确定项目内容之后就要集合团队。 我自己在儿童疾病研究所工作,因此日常打交道比较多的是儿科医生;为了传染病模型相关的项目,也会跑去向流行病学和免疫学专家请教不懂的问题。 病理学、药学、微生物学、统计和数学模型、数据管理、卫生经济学、乃至法律和公共关系等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士,都有可能根据项目具体内容或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参与。 去年所里年度总结会上,一个同事介绍了他们组关于 FASD 干预项目的进展,Fetal Alcohol Spectrum Disorders, 是妈妈在怀孕期间过量摄入酒精可能对孩子导致的疾病,包含一系列生理到心理的病征,其中包含孩子在成长到青少年时期可能出现的学习能力不足导致退学或者行 为不当导致触犯法律。 因此同事们的项目涵盖了从针对孕期妇女的生活建议,到针对法院、警方和律师进行相关疾病的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 领会并接受临床课题的复杂性,有助于找到恰当的合作者,而这时候一个优秀的合作平台至关重要,基于对平台的信任和了解,人们会有相对一致目标,同时会得到专业行政方面的帮助。 就是说如果把所有事都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事情的质量和效率会好很多。
3. 回到实施层面,这个领域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简单来说,任何牵扯到“人”的事情,都必须经过拥有专业经验的第三方对项目进行伦理审核,哪怕你只想去街上找路人做个问卷调查,也必须提供详尽的项目流程,叙述你准备如何获得路人的知情许可,保证路人安全和停止回答问题的权利,并在后续数据分析和汇报阶段保证参与者的去身份化 (de-identification)。 这一环节之繁琐和严格有时会对项目进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然而其确是现代医学研究的基石。
4. 最后把团队做出的成果反馈到临床实施, 这一步有时候也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因为常常要和人打交道。 近年来越发得到重视的一个观点是将课题的最终客户 (这里借用工业界的词汇)尽早的涵盖到项目的整体设计中。 比如如果目的是改善抗生素使用,那么一开始就和医生沟通,了解他们对不同干预手段的感受,那么日后实施时大家的接受度也许会高很多,同时科研项目本身也获益于更丰富的视角。 研究人员和被研究对象成为合作的关系,而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或对立关系。 今年初听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讲座,研究者关注的课题是在校青少年在社交网络中遭遇的性骚扰:随着互联网和电子产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在校的孩子们曾经收到过带有性骚扰性质的短信,传播裸露照片甚至成为一种社交压力。 同事们举办了一次夏令营,邀请了很多在校学生,特别是有可能受到这个问题影响的孩子; 大家分组进行照片分享类的 APP 设计比赛,和现有商业化的同类软件不同,组织者希望大家在了解这个课题的基础上,设计出自己中意的产品,可以用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性骚扰或者隐私暴露所带来的精神以及人身伤害。
以上是我对转化医学领域的一点初期观察和体会,拿来给闲置了七个月的专栏除除草,希望可以为大家眼中的临床、科研世界带来一些不同的视角。 文章中提到的几乎每一个案例和环节,都可以洋洋洒洒展开论文讨论,而我自己也还处于吸收和学习的阶段,想必有很多不足,要是可以借此和读者共同讨论和成长就太好了。 如一开始提到的,我觉得沟通很重要,重要的原因是这件事很困难,如何坦率而准确地表达想法,也是这个专栏想要尝试的事。 转化医学或者科研本身终究是枯燥而乏味的过程,其中当然有激动人心的瞬间,也有无数持之以恒地理由,而更多时候也许会陷入日复一日事务性的工作,面对挫败感与希望同在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