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培养孩子多读书,也要避免孩子变得不合群
孩子 7 岁,一年级,从小培养他读书,几乎所有空余时间都在看书,目前可以自行阅读字数几十万的百科全书,天文地理历史艺术各类均有涉猎。但近来发现他和其他同学在一起不太合群,而且并没有像我想象中成为大度的绅士,虽然举止还算优雅,但容易与人发生争执,而且一生气就情绪爆发,然后看书看书一声不吭。游山玩水的事情也没少做,怎么就不接地气了呢……请问是因为书看多了么?有什么解决方法?
在我实际工作中碰到了很多类似的家长的反馈,下面是我经常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从问题的描述和提问的内容来总结,可以看到,似乎孩子有几个明显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1.读书多,博学;2.情绪管理能力差;3.人际交往存在问题。也可以看到题主对于孩子个人的期待:举止优雅,成为一个优雅大度的绅士。从这些总结来看,似乎对于孩子心理层面认知、情绪、人际等等方面题主的关注都到位了,也就是说明题主还是蛮关注孩子心理层面的一些特点的,所以题主已经走出了理解孩子的第一步,这是值得赞赏的。接下来我会介绍几种简单的方式,试着让题主在理解孩子的方向走的更远一点,而当我们对孩子有足够的理解的时候,如何处理和引导孩子的情绪以及行为问题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觉得题主想要在理解孩子的方向走的更远一点,首先有一个观念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孩子们所处的世界跟大人所处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句话更重要的一个点是,可能在大人眼中看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在孩子眼中这件事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例如和一个好朋友吵架之类的事情,可能在大人眼中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可能是导致绝交或者互相伤害之类的天大的大事。所以试着站在孩子的高度去看待这个世界以及生活,是理解孩子的关键。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的试着站在孩子的高度去看待他周围的环境:首先第一个,他现在 8 岁。我个人是在深圳,这边正常的孩子上小学 1 年级的年龄是 6 岁,有一些晚一点可能 7 岁,我个人也是北方人,我知道北方上小学可能要晚一年,所以说正常孩子上小学的年龄大概是 7 岁,晚一点的可能就要 8 岁,所以相对来说,题主的孩子算是相对晚一点上小学的,并且考虑到题主对于孩子读书较多的描述,题主的孩子可能就会有一些感受:1.我比他们都大;2.我应该比他们厉害;3.我懂的比他们多。第一个感受可能就会使孩子对这个主体年龄较小的群体不那么容易建立起归属感。第二、三个感受则会使孩子试着在这个群体当中建立起一些领导地位,而这种领导性的地位在孩子的群体当中一般主要是通过游戏和来自大人的肯定获得的,而我估计题主的孩子可能较难获得这种来自同伴群体和大人的肯定,而这种社交动机上的受挫带来的一些负面感受,是孩子目前人际关系方面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而根据上面的原因,也可以分析出孩子与人争执的原因,抛开事情本身不谈,只考虑孩子心理层面的感受的话,是孩子希望用自己的意见来证明自己,从而体会到能力感,而这种希望在争执的过程中遭受挫折的话,自然就伴随着极大的情绪反应,以及接下来的描述“看书看书一声不吭”,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看书是最能体会到能力感以及安全感的方式,对于他来说,看书是一种最好的回避自己焦虑以及难过的方式。所以从这里来看,孩子处理自己情绪的模式也就出来了,那就是最简单的发泄以及逃避。
在上面的分析之后,就可以有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第一个,帮助孩子建立起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这些自我认知的内容应主要包括:自己的优缺点、自己比其他人做的好的地方、自己比其他人做的坏的地方、父母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同伴眼中自己是什么样的等等。个人建议可以使用一种表格的形式,例如可以给孩子很多很多的形容词以及优缺点,让孩子来自己选择更加贴切自己的描述。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那些游戏的方式,这一些可以考虑一些网上的心理游戏。
第二个,帮助孩子学习一些更好的缓解情绪的方法。处理情绪的方法,按照情绪 ABC 理论来说,首先是要识别孩子当下的情绪情感,例如当孩子在群体当中受到打击的时候,那么题主可以帮孩子说出来他现在的感受,比如说“妈妈感受到你很难过,是这样么?”,之后同理孩子的感受:“假如妈妈在你刚才那个环境中也会很难过。”之后可以短暂的陪同孩子,当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过去了,可以细细询问孩子刚才的事情,帮助孩子分析在假如下次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应该如何去处理。
第三个,帮助孩子建立起合理的人际地位预期。这一点是和第一个建议有关系的。在帮孩子分析自己的优缺点的时候,可以试着帮孩子分析他周围环境中一些朋友的优缺点,从而使孩子建立起更加立体的对其他孩子的看法。从而帮助孩子确定自己所在团体当中的地位。这样使孩子可以在团体当中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