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有时候,关心一个人比跑一场马拉松还累
同理心也会被耗竭?
当然。就和职场、学习中经常遭遇的倦怠一样。人们在助人时,也会陷入同理心耗尽的泥沼中,甚至会最终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不久前曾看过一篇报道,讲述了一位叫做 Allison Basinger 的美国人的故事。Allison 是美国堪萨斯“安全之家”的一名职工,这是一家为遭受过家庭暴力的青年人提供帮助的公益机构。这一天,Allison 接待了一位中学生,在她的身上发生过可怕的虐待故事,她向 Allison 求助。同往常一样,Allison 竭尽所能地为她提供了帮助。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时,Allison 累成了一滩烂泥,她随意地躺到地板上,就好像刚刚跑完了一场马拉松一样——甚至比那更累。Allison 躺在那里,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事情,然后陷入了情绪的挣扎——就如同她所帮助的那些人一样。
这是不是很像某个时刻的你?不论你是一个专业的助人者,还是某个人的朋友、伴侣等等。当你对那些遭受过痛苦的人敞开心扉,献出自己的同理心时,你也会被卷入 TA 的苦难与情绪中。然后,你很可能就没有办法全身而退了。
同理心耗尽的现象不是个例,它会更普遍地出现在以下的工作群体中:心理咨询师,医生,警察,消防员,医院护工,社会工作者等等。当我们普通人遇到危险或遭受苦难时,会逃避,会求助。而这些人却迎难而上,与困难或灾难做正面对抗。
助人者为那些受伤的人提供帮助,打开自己的同理心,提供各种新的情感的联结:比如依赖,支持和信任。但助人者自己却可能会在这种联结的压力下,逐渐枯萎,耗竭。
典型的情况是,专业的助人者因为目睹了太多的灾难,创伤等,可能会发展出睡眠问题、因压力导致的生理疾病问题,如滥用酒精等等。
Allison 所遭受的伤害远不止前面所说的同理心耗竭,最糟糕的是,在目睹了各式各样的创伤后,她发现自己无法将目睹过的伤痛与自己的生活分离开来,别人的痛苦跟随着这些助人者回到家里。比如,Allison 曾和自己的朋友出门聚餐,结果隔壁桌的一对夫妻争吵了起来。这些吵闹唤起了 Allison 工作中的记忆:那些饱受来自父母、男女朋友言语和肢体虐待的中学生们的生活经历。这一切都让她无法专注与自己朋友吃饭和交谈。
不止是 Allison 一个人有着这样巨大的压力。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每年会有 30%-60% 从事儿童虐待等重度问题部门的社会工作者离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同理心耗竭”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和二次创伤。
如何解决同理心的耗竭?
这个问题对那些专业的助人者尤其重要,但也可以供普通人参考。在给出答案之前,我们需要厘清三个概念:情绪传染;同理心和同情心。
还记得你在社交网络上看过的那几个关于“笑的传染”的视频吗?在一列车厢里,一个人开始大笑后,其他人即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会逐渐跟着笑起来。
痛苦、悲伤的情绪也是如此,会被传染。神经科学家 Tania Singer 研究认为,当我们在处理别人的情绪时,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是传染性的(比如发笑)。
同理心是兴趣传染的最高进阶。当一个人在以极强的同理心面对你时,他会全然地感受你的情绪,理解你的处境,站在你的角度去想问题——就如同是另一个你一样。
Singer 的研究还发现,如果你是一个同理心极强的人,那么,当别人向你诉说他的痛苦与困难时,你会感到痛苦和疲倦,同时你们两人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区域是非常相似的。也就是,你们几乎感受到了等同的痛苦。
“但是,太多的同理心会导致一些反社会行为。”Singer 说。一些专业机构的助人者,因为长期面对那些受过伤害的人,会痛苦、忧虑,精力耗竭,最极端的甚至会自杀。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Singer 給的建议是:将你的同理心 (empathy),转化为怜悯与同情 (compassion)。
呃,你在逗我吗?当我看到 Singer 的建议时,我也是这种反应。
但实际情况是,对于那些同理心极强的助人者,或者是常常与受害者主动接触、打交道的人而言,退回到“同情”的疆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很多时候身不由已。而对于那些真心想帮助别人的人而言,停留在“同情”的地步也似乎远远不够,略显冷漠。
“同情”的核心是对一个人的遭遇和感受表示同情和怜悯,但这种同情完全是从你的角度出发的, 并不过度介入。
“哦,天哪,对不起,你发生的这样的事情,我真为你难过。”这是同情和怜悯。
而“同理心”是:“穿上”对方的“鞋子”,感受他的感受,将自己“置身其中”。你不是口头上的为对方难过,你是真心实意地和 TA 一起“痛苦”。
那么,为什么“同情”会更有效呢?Singer 为此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她給一群善于冥想,以同情和怜悯著称的僧侣们观看了别人受虐的录像,然后扫描观察他们的脑部活动。结果发现,同那些被激起同理心和痛苦感的人们相反,僧侣大脑中负责关心、养育和积极社会联系的部分被激活了——然后,他们反而能更好地去帮助他人了。
受实验的启发,Singer 和他所在的机构开始使用一些训练技术,帮助降低、甚至是转移助人者大脑中容易触发消极情绪与反应的区域活动,把他们从“同理心”的“地盘”拉到“同情”心的地盘上来,来帮助那些专业的助人者面对压力,避免耗竭。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你需要做的就是: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去同情、去怜悯,但不要被那些情绪吞噬。
同理心的耗竭与关系的边界
谈到同理心的耗竭,不得不谈论另一个话题:关系的边界。
如果你做过心理咨询,应该知道心理咨询中的一些设置。比如,与咨询师每周以固定的时间和频率见面,比如一周一次或者两次,但每次一定是一个限定的时间——通常是 50 分钟。时间一到,咨询就结束了,就得离开。
我曾经很疑惑这是为什么。后来跟简里里聊天,问到这个问题,简里里的回答是:这是为了保护咨询师能够和来访者持续地工作下去。“因为这是设置的一部分,设置用来保护双方能够安全地、不耗竭地工作下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咨询师和来访者进行咨询工作时,咨询师是在帮助来访者处理问题。然而心理咨询师即使是专业付出同理心和耐心的人,但他们也是普通人。咨询师只能在一个限定的时间段内、专业的设置下(包括拥有自己的督导和同伴支持)有效地付出自己的努力。但如果这个时间是没有限制的,那么咨询师就可能会被精力耗竭,即便咨询师很想能够更好地帮助来访者,但实际上也力不从心。而心理咨询师专业伦理中,也强调咨询师应懂得自己的局限,否则可能好心却伤害到来访者。
时间的设置是一种保护机制。它设置了关系的边界,它帮助咨询师维持自己的能力和状态不被损害—而人们对于“边界”的情感反应和行为,也能够为咨询关系中提供更多的治疗材料。
举一个更接近生活的例子。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的某位朋友遇到了困难与委屈,跑来跟你倾诉。你耐心地倾听,试图为他排忧解难。然后你发现,他在这件事上一直反复纠缠。从白天到黑夜,从这件事到另一件事,他一直一直地找你哭诉。
最终,你忍无可忍地崩溃了。“我没法什么事情都帮助你啊?你应该尽快从这件事情抽身啊。”然后,你可能又会生出一丝小小的愧疚感,“他是我的朋友,我怎么能不帮助他呢?”
但其实,这个时候你最不需要做的,就是自责。因为这并不是你的错。因为此时,你正处于一种同理心耗尽的状态中。而最重要的是,朋友没完没了地来求助,已经越过了边界。
就如同在心理咨询中设置种种设置一样,即使是普通人,你也需要关注边界的问题。朋友不断的向你求助,你不断地提供帮助,甚至耗竭自己?仔细想想,这真的是对的么?
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我们都应该明确边界的存在,哪怕是朋友。没有人是上帝,可以一直地,无止境地帮助另外一个人。而有效的边界,则能明确的规范了我们各自的责任——甚至让对方得到更好的现实反馈,也能够有更好的成长动力——让彼此的关系更健康。
所以,下一次再遇到一个不停地向你诉苦、或者不断提出各种“请求”的朋友,你真正需要做的是:承认自己的局限,并告知朋友你的界限在哪里:比如,我很希望能够更多地帮助你,但是今天时间太晚,我需要睡觉了;我想这也许超出我的能力了,我也觉得深深地无力感,也许你可以联系一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其他人也能够给你很好的建议。
毕竟,没有人的同理心和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不妨试一试?
参考资料:
Pete Michaud. Empathy, Compassion, and Burnout.Apr 7, 2014
HOLLY KERNAN.Empathy burnout: when caregivers care too much.JAN 9, 2012
OLIVIA SOLON.Compassion over empathy could help prevent emotional burnout. JULY 12,2012
JAMIL ZAKI.How to Avoid Empathy Burnout.APRIL 7, 2016
转载务经授权,投稿或版权合作:✉ media@jiandanxinli.com
欢迎关注公众号:简里里(Janelee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