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人生魔咒「来都来了」,仔细想想也挺对
很多答案提到了“沉没成本”这个概念,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经济理论可以从另一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两周我在准备搬家,于是难免会被拖去逛家具店。女人在布置新家方面的热情真是令我大开眼界,于是在逛街时,我的唯一工作就是对老婆的所有决定都表现出由衷的赞许。除此之外,我实在无所事事,只得在旁边跟店员聊天。
有位店员告诉我,加拿大由于气候寒冷且地广人稀,木材都是上好的家具材料。而这些木材里最优质的木料被称作“日本级”(J-grade),因为它们都会被出口到日本。 “日本级“木材平整笔直,没有虫洞或损坏,如果用来制作家具,可以使用一百年。但日本的进口商却把它们用来建房子,J-grade 木材会在人们见不到的角落被使用 38 年,然后就随着房屋重建而被抛弃。
这无疑是非常浪费的。本地的家具工厂都难以买到这种品质的原木,却字面意义上的被“大材小用”了。向我抱怨的家具店员对此颇有不满,但实际上经济学中早有解释。
这就是 Alchian–Allen effect,也被称为鲜橙原理。UCLA 大学的 Alchian 教授提出这个理论,即弗罗里达是橙子的产地,但是全国最好的橙子却都运往纽约。其中的原因是:假设好橙子 10 元钱,坏橙子 5 元钱,而运费是 1 元钱。那么,运费只占好橙子的 10%,运坏橙子却要花费 20%的运费,很显然,既然要运,当然要运好橙子。而在纽约的消费者,原本好橙子 10 元要比坏橙子 5 元贵 100%,在加上运费之后,好橙子 11 元而坏橙子 6 元,好橙子只贵 84%,显然是好橙子更加划算。
现实中,作为新世界中著名的红酒产地,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的红酒也有类似的现象。加州人喝到的澳大利亚红酒要比澳洲本地人买的品质高,而加州人却喝不到他们自己本地产的最好的酒。
我们都知道,很多名牌衣服是在中国生产,而中国本土消费者却买不到“出口货物”品质的衣服,其实也是由于类似的原因。
查验装箱,海关过检,万里辗转,这其中难免坎坷麻烦,运费是固定的,所以商人们都抱着一样的心思:“运都运了,当然要运点好的。”
轮回六道,一朝为人,身受八苦,既然去往终点要付出的代价都差不多,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来都来了,就必须要精彩。”所以在学习经济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人生在世,输赢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赢。当然,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赢的的主要只有才华这半部分。
Reference:
Hummels, D., & Skiba, A. (2002). Shipping the good apples out? An empirical confirmation of the Alchian-Allen conjecture (No. w9023).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人的绝大部分决策来自于对未来的风险期望估计。即如果考虑风险决策,这些看似非理性行为其实是理性的决定。
等公交越久越不想走,是因为大部分情况下等得越久,车就确实马上就来。不能用某一两次越久越不来否定继续等下去的理性期望。
追一个人越久越不想放弃,大部分时候是因为确实还有机会,以及越久希望越大,而不是简单的认为付出没有回报心不甘。当然在这个关系中,大部分时候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缺失导致了看似不理性行为,但从追人者本身来说,是理性的。如果 ta 能有更多信息更准确判断期望显著为负,大部分人都会放弃。但前提是 ta 能足够准确判断这个期望。
干工作越做越久没意思也不敢轻易放弃,并不是因为有沉没成本,而是未来其他选择综合考虑,在换与不换的综合期望中改善并不显著,一方面取决于未来新工作与旧工作的待遇,一方面取决于需要承担的转换后的新风险。如果能有十分显著的机会,使得风险期望显著为正,干多少年都能立即换。
……等等,其他例子亦然。
说到底,人不容易轻易选择改变,并不是仅仅因为恋旧或贪图不改变的安逸,大部分时候是因为无法准确估计未来的风险期望,或者改变的风险收益并不显著。从风险收益的角度来说,这都是非常理性的决定!尽管这种理性决策可能由于信息不完备而并不是客观意义上必然明智的选择,但从决策者本身立场来看,它们都是当时的理性决定!
当然,也存在部分人或部分非理性行为是因为沉没成本,但大部分时候我认为不是,而是风险决策下的理性选择。如同那句话,走不出一段逝去的旧感情,无非新欢不够好或者新欢还没来,跟沉没的感情投入没关系,至少对大部分人而言即便怀旧也比心中孤单好。
其实,大部分时候,坚持真的很有用!既来之则安之,确实如有些朋友在回答中说的那样,也是一种淡定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