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卧推过程中,手到底该怎么放?

$
0
0

日报标题:为了胸肌,请放好你的手

斌卡,运动书籍《一平米健身》作者

卧推,最经典胸部训练动作,我也写了有小 10 篇,小 2 万字了……

然而……还是有很多童鞋天天追着问:斌卡啊,卧推到底怎么做,练胸效果才最好啊?

“怎么练最好”这种事儿吧,得结合您的训练目的,训练水平等等来说话啊……

10 秒看全文????

1 “标准距”平板卧推,动作底端小臂垂直地面;“窄距”<“标准距”;“宽距”>“标准距”。
  • 窄距平板卧推:肘关节变化大,肩关节变化小,更练肱三头肌,训练重量不宜过大;
  • 标准平板卧推:动作范围更大,肌群做功更多;
  • 宽距平板卧推:肘关节变化更小,肱三不借力,对胸肌&三角肌效果更高。
2 杠铃卧推,手该怎么握?
  • 重心在掌根!四指向内 10°-15°正握,千万不要四指空握!

好的,今儿我们就来仔细解读解读,塑形平板卧推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手到底该怎么放?怎么握?

1/ 卧推,手间距多宽?

卧推过程中的手间距,大致分三类:窄距、标准、宽距。

先说窄距、标准、宽距的定义怎么来:

一般来说,以卧推时,两手间距与肩同宽,动作底端小臂处于垂直姿势,为标准平板卧推;手间距小于标准的是窄距;手间距大于标准的是宽距。

再说不同手间距,如何影响相关肌群的训练效果:

  • 窄距卧推:更练肱三,动作难度相对更高
  • 标准卧推:杠铃路径最长,肌肉做功更多
  • 宽距卧推:更练胸肌&三角肌,训练重量更大

具体原因,是不同的手间距会导致卧推过程中,目标肌群的发力姿势和发力特点不同。

肱三头肌:生理上负责控制肘关节活动,伸直和伸展手臂;

胸肌&三角肌:负责肩关节的水平屈伸,内收肱骨;

  • 卧推过程中,肩关节(肱骨角度)变化越大,胸肌做功越多;
  • 卧推过程中,肘部角度变化越大,肱三头肌做功越多。

依次分析:

窄距卧推:

特点 动作顶端到底端,肩关节变化角度最小,对胸肌刺激最小;肘关节变化角度最大,对肱三头肌做功最多。

平板窄距卧推对肱三头肌的刺激水平

注意 由于窄距卧推中,胸肌&三角肌在动作底部不能很好地参与发力,所以窄距卧推,训练重量要相对变小

肘关节活动范围越大,卧推负荷越小

标准卧推:

特点 动作顶端到底端,杠铃移动距离最大,所以动作中目标肌群做功最多(W=F*S),可以最大程度的对肌肉做功,整体综合训练效果好;

宽距卧推:

特点 动作顶端到底端,肘关节变化角度最小,肱三头肌更少借力,胸肌和三角肌承受更大负荷,更练胸!

宽距卧推中杠铃移动位置(动作幅度)更小,可以举起更大训练重量,更练胸!

注意 宽距卧推虽然更练胸,但间距并非越宽越好,过宽会对肩关节造成过多压力,增加受伤风险。一般建议:宽距卧推,手间距=1.5 倍肩宽。

2/ 卧推,手如何握杆?

重心在掌根!

千万不要四指空握!

四指空握是卧推的大忌!

因为当你四指空握时,很容易因为手滑手汗,就导致杠铃落在你的脸上、脖子上、胸上……危险系数 MAX!

据说在美国,平均每年有 11 人在力量训练时挂掉,绝大多半全都发生在卧推过程中……乃们总不想胸没练好,身体先废掉吧……

除了危险,四指空握还会削弱卧推的训练效果!

  • 因为空握姿势很难向杠铃施加足够有效的压力,从而会导致目标肌群和杠铃之间的力量传导更弱;
  • 而且空握还会导致手腕和杠铃杆之间也存在着一个力臂,费力还会增加关节受伤的可能性……

所以下面介绍更好的卧推杠铃握法:

重心在掌根,四指向内倾斜 10°-15°正握,这样产生的握力最大,同时杠铃杆也能获得更稳定的支持,更安全。

3/ 总结

最后,很多童鞋经常问,XX 动作到底有没有标准姿势啊?

其实我个人觉得,并没有……

塑形锻炼的过程,本质上是通过激活并刺激相关肌群发力,来雕塑它的过程。

所以除了非常不符合人体肌群生理原理的动作,其他任何动作某种程度上都能满足部分肌群的训练目的。

所谓“标准姿势”“最好姿势”,只能说是在某一特定目的下,相对更高效的训练姿势。

举个例子,还是卧推,沉肩好还是不沉肩好,得取决于你到底想干嘛:

  • 沉肩更有利于上半身稳定,从而让更多大肌群发力,训练重量更大;
  • 探肩则可以让胸锁关节也可以得到移动,虽然举起重量小,但是可以让胸肌更好发力,更有利于塑造胸肌。

撇开目的谈方法,那只能说不是瞎扯淡,就是耍流氓……

参考文献:

①Clark R A, Bryant A L, Humphries B. An examination of strength and concentric work ratios during variable range of motion training[J].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008


链接:《一平米健身》,多谢支持!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