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HBO 年度惊喜:那一夜,她应该拒绝我
这是一部现实风格剧集。现实是说,在叙事层面较弱的戏剧性,没有许多出其不意,在人物层面,借用比利怀德的台词,nobody's perfect,并没有一个特别的角色。就是一些普通人,被一些寻常的动机驱动,做了一些可以理解的事,让彼此产生交集。创作者的意图,也并非以剧烈的情节冲突,造成强烈的情感体验,而是以核心故事为样本,展现一段社会生活。
现实是动态的,模糊的,直到你出于某种原因去观察它,才得到一份基于这次观察的结果。因为你的连续观察,才产生了连续的现实感,或者确定感,你认为世界“在那儿”。这种确定感还会进一步让你觉得,你看到的世界也是别人看到的世界,然后误解和不解就来了。然后隔阂与冲突也来了。人越看重确定感,就会越坚持自我,而现代都市里,人的密集聚居造成的不确定感,或者孤独 / 迷失感,有时是难以忍受的。所以想要脱离,(毒品),想要定位,(社交),想要征服世界,(权力)。
在这部剧集,促使人们观察现实的起因是 Andrea 遇害,Nasir 作为嫌疑人被起诉,但就像律师 John 对 Nasir 说的那样,“真相”或“事实”并不重要。法庭上的真相不过是种种表达,而判决是选择。(这点在许多年前的《十二怒汉》中已经清楚表现过。)可能并没有人确切地知道 Andrea 是怎么死的。她自己不一定知道,如果她在遇害时并不清醒。凶手也不一定知道,如果凶手就是 Nasir,而他真的想不起发生的事。最后作证时,在检察官有技巧的盘问下,他老老实实地说,我不知道 / 不确定。
因为剧集是以 Nasir 为中心,所以观众很容易对他产生移情,认为他像他自己宣称的那样,did't kill her,couldn't have killed her。但实际上创作者并不持此立场,他们只是表现整个事件,还以律师的湿疹对此作出隐喻。就像对 John 的湿疹,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并把其他医生的处方扔进垃圾桶,Nasir 的遭遇也是一样。陪审团的十二个人形成了 6-6 的僵局,没有做出判决,但这是作为陪审员,如果没被随机选中,他们就是一些普通人,而事实上法庭外的普通人,可能私下会做出判决。Nasir 重获自由后,觉得到处被人关注,很不自在,John 则以自己湿疹患者的经历安慰他,教他忽视被观察的压力。
Nasir 的问题是,他没被证明有罪,也没被证明清白。他的“真相”被悬置了,不确定,他要时刻忍受他人目光的判决。John 告诉他,we all have a cross to bear,(so live with it),但这需要时间,就像他在监狱里的学习适应。他来到和 Andrea 去过的海滩,想回到故事开始的时候,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为什么会发生。但是人回不到过去。他用监狱学来的方法适应生存。
因为人们的不同观察,不同表达,法庭上的凶杀事件是模糊的,事件牵涉的人也面目不清。杀害 Andrea 的可能是嗨大了的 Nasir,也可能是对某些女性怀有偏见的 Day,也可能是抢劫惯犯 Reade,也可能是图谋她房产的继父 Taylor,也可能是想要掩盖自己偷她财产行为的 Paul,当然也可能他们都不是。从 Box 和 Weiss 的角度来说,凶手刺了那么多刀,很像是激情犯罪或仇恨犯罪,遇害者和凶手很可能相识,所以在放走 Nasir 后,他们把目标转向了 Paul。他们有可能是对的,但也可能再次被现实迷惑,剧中已经表现了,仅仅是害怕被盘问,或者招来麻烦,就足以导致人们改变说辞。Box 本人都被 Chandra 质疑,出于下意识的觉得并不 fit,他把现场证物拿走,以关怀之名交给了嫌疑人。而在 Box 出示了 Paul 可疑的证据后,Weiss 依然坚持完成了诉讼,只在陪审团宣布悬置后才决定放弃。人们选择一种现实。
再看人物。Nasir 是一个无辜蒙冤的单纯大学生吗?不一定。他曾以暴力回应歧视,他在学校内贩毒,他在监狱里揭发 Petey,致使后者被杀,他对自己的律师都不说实话。John 是一个热衷为弱者服务的律师吗?不,他只是要赚律师费,养家糊口。他曾劝 Nasir 接受认罪协议,因为那看上去很合理。Chandra 是一个只缺机会的优秀人才吗?远不是,她犯的错极不专业,最后让 Nasir 作证,简直像送他去赴刑。总之,你可能期待的是非分明,或戏剧性场面,在这里都不会出现。没有 JFK 里勇敢正义的检察官 Garrison,没有 Legal High 里总是最后翻盘的古美门,没有《预言者》里入狱小菜出狱大佬的情节,也没有《因父之名》里的政治觉醒和个人成长。但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充满了缺陷和遗憾,却又不得不这样过。
Nasir 无法理解,她妈妈在庭审时离席,并不是认定他杀了人,而是因为她自身的焦虑。仅仅作为嫌疑人的母亲,就让她丢掉了工作,她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剧中几次提及,针对他们族裔的犯罪,也说明社会并不正义,也没耐心等待正义,人们以自己的方式作出反应。从社会层面,Andrea 的遇害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生活方式。年轻人追求快感,不加节制,终于害死了人命。比如观念差异,有的人认为如果有些人消失的话,世界会更好。比如贫富差距,有的人继承大笔财产,可以什么都不做,有的人不愿忍受贫困,决定靠犯罪改变生活。比如经济剥夺,一些人运用自己的专业手段,夺取另一些人的财产。当缺乏保护的 Andrea 撞上任何这一组冲突,她遇害的几率就大幅上升。可以预防却无法预测的悲剧必然性。
总体压力变大后,个体就更容易出问题,反过来说,一个个案的出现,也足以撕裂社会,揭示出暗藏的潜流。对此,创作者不仅以反复提及 9/11 明示,还以湿疹隐喻重复表达。本来,在服用了神奇的东方草药后,John 的湿疹已经全面消失,但是在面对做最后陈述的巨大压力时,一切又都回来了。你可能解决掉症状,但有副作用,或者让症状一时消失,但你不知道,什么会让它回来。那就把猫接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