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宝莱坞电影,就会有这样的桥段,男女双方结婚,两家家长谈女方要给的嫁妆,因为男方要价太高,女方家给不起,结果婚都结不成。结婚女方家给高额嫁妆,实在是让我很难理解的。后来有机会问几个印度同事,说在印度,普遍认为女方嫁到男方家,男方家会照顾供养女孩之后的生活,所以女方家也会尽可能地多给一些钱,让女孩子以后可以过得更好。
眼睛被辣到是不是!给嫁妆的逻辑就是,在印度就是女方家给女儿这个赔钱货找到了下家,巴不得她快点出手,甚至愿意倒贴钱?另外一个印度同事也是有点尴尬,说印度有不少直男癌,就是很贪。
可是,我们在说家庭主妇就是没有自己的事业,什么都不做,靠男人养的时候,我们和他们也许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家庭主妇是在靠男人养么?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家务劳动(domestic labor)。生孩子,养孩子,照顾老人,清洁卫生、采购、做饭洗碗。这些是劳动么?该不该算成一种工作?该不该拿到报酬?
女性,特别是妻子,在家庭中的家务劳动既没有被承认,也没有获得报酬,是西方马克思女性主义者对男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的经典论断。在传统的经济学中,家务劳动和生产是割裂的,家务劳动在家庭内部,远离社会生产。而且,即使现在,各国在计算 GDP 的时候,都不会把女性的家务劳动算进去,因为这并没有被看成劳动。
但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主妇的家务劳动是一种再生产劳动(reproductive labor)。正因为这种大多由女性承担的劳动,社会生产才能得以持续(比如丈夫可以第二天精神饱满地去工作,孩子长大之后可以参与社会生产,不会没有劳动力等等)。这种劳动为资本主义社会重新创造了生产力,本身是有价值的。但事实是,这种劳动没有被社会认可,也是无偿的。
于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有女性主义者发起了一场为家务活动发工资的运动(The International Wages for Housework Campaign)。
慢着,家务不是女人应该做的吗?女人不是更加擅长照顾人么?这难道还要工资?首先不说这种言论有多么的本质主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家务劳动是可以创造价值的。这就是家政服务。城市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特别是夫妻双方都有全职工作的,会通过保姆和钟点工来代为承担家务劳动。这种劳动虽然报酬不高,但依然是有偿的,而且被认为是一种劳动。
但是,为什么当这些劳动由妻子和母亲承担的时候,就不被认为是劳动,也变成无偿的了呢?全职主妇为什么会被认为是放弃自己事业,被男人包养的寄生虫,会被看轻,甚至有工作的女性都会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尊严的行为?
正是因为这种劳动不被认可也是无偿的。不仅不被家庭和国家认可,也不为许多女性自己认可。女性自己都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从事能够创造价值的劳动。
其实不仅是全职主妇的劳动不被认可,有自己事业的妻子和母亲的家务劳动同样是不被认可的。许多女性,在全职工作之外,甚至还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有着有偿和无偿劳动的双重负担。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全球范围内,女性在这些无偿劳动上所画的时间,都远远高于男性,北美和欧洲也不例外。而在中国,男性每天会花 1.5 小时在无偿劳动上,而女性则为 3.9 小时,一倍还多。印度则是 0.9:5.9,六倍还多。
有这个时间做点什么不好?非得做家务活,非得带孩子?这些时间可以去挣钱、可以去花钱、可以去念书、可以去休闲。但如果你是个妻子或母亲,这些事情就被看做是你的分内事,你做理所当然,你不做就是你的失职。
换做你,你会不会也会觉得不公平?
所以,在今年盖茨基金会的 Annual letter 里面,梅琳达·盖茨就写到,我们需要认可、减少并重新安排无偿劳动。而认可女性的这种劳动,是第一步。
说完了 unpaid domestic labor, 顺便再说一下和家务劳动相关的情感劳动。照顾家人是需要有情感投入的,需要爱,需要积极情绪,需要自律,需要耐心。她可能需要在你晋升的时候和你一起开心,倾听家人的烦恼,记住沐浴露没有要去买了,做饭时需要留心家人的忌口是什么,甚至,需要在必要的时候装一下高潮。这些都需要精力和注意力。虽然男性也逐渐参与到这些情感劳动中,但主要承担者,依然是女性。而这些劳动,没有报酬,其价值也不会被任何经济指标衡量,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忽略的。
今年四月份《纽约客》杂志有一篇关于美国菲佣的报道,题目叫“The Cost of Caring: The lives of the immigrant women who tend to the needs of others” (关怀的代价:照顾他人需求的女性移民生活)。这篇文章虽然讲的是菲佣有偿的家政劳动,但有两段,也提到了这种有偿劳动无法补偿的情感付出:
After nearly two years with the family in Chappaqua, Emma learned of a housekeeping job in Long Island that paid fifty dollars more per week. Fifty dollars each week, for a year, was enough to put one daughter through four years of college. She didn’t want to leave the two girls, so she asked her employers for a raise, but they refused.
Emma dreaded saying goodbye to the children. “I’d fallen in love with them,” she said. On Emma’s last day of work, her employer drove her to the train station with the children, who had been told that Emma was taking a vacation. Emma tried to act as if it were a temporary parting, but she couldn’t hold in her tears. “The separation was harder, because I’d already done it with my own kids,” she said. “I thought, My God, I don’t want to feel it again.”
(在 Chappaqua 的这家人家工作两年后,艾玛获知在长岛有另外一家人需要家政服务,而且每周还能多挣 50 美元。每周多 50 美元,一年下来,就可以供(自己在菲律宾的)女儿去上大学了。艾玛不想离开(现在在照顾的)两个女孩,于是就跟雇主谈加薪。然而,雇主没有同意。
艾玛非常害怕和孩子们说再见。“我爱上了这两个孩子,”她说。艾玛工作的最后一天,她的雇主带着孩子开车送她去火车站。孩子们被告知艾玛要去度个假。艾玛假装这只是暂时的离别,但却忍不住流泪。“这次对我来说更难,因为我已经和我自己的孩子分别过一次了。天哪,我不想再次经历这种离别之痛。”)
一个有偿劳动,因为建立起了亲密关系,有照顾和陪伴,于是衍生出了爱和伤害。这些怕是金钱都补偿不了的。普通母亲和妻子也会有这种感情付出。也许正是这种感情付出,让她们更加甘愿承担无偿家务劳动。但如果不留意,我们甚至都不会知道这些劳动的存在。
所以,当你下一次觉得一个家庭主妇在家什么都没有干时,先别忙着看不起她,先想想有哪些她做了的事情,你并没有意识到,你把它们当成理所当然了。如果没有妻子或者母亲,许多事情就要你自己来做,或者找别人来做。这时,不管你需要的是家务活,还是一个可以倾听拥抱你的人,你就需要花钱了。
本来是想说认为家庭主妇是被丈夫“包养“是不对的,这种观点忽视了她们的无偿劳动。但是看了评论觉得要写几个和原题不那么相关的补充:
首先,说家务劳动是是低价且谁做都可以的,我并不认同。以育儿为例,如果产假只有三个月,父母要工作,那么照顾孩子的工作就需要别人来代劳。在中国,这大多是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来承担,但育儿知识不足和育儿理念的差异也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让自己的父母来代为带孩子,并不是一个最优选择。
如果寻求其他方式,那么这边就要算一笔账,找保姆或者育儿机构所的花费和质量,是否比让父母亲自带更加经济?保姆和育儿机构并不一定总是更经济的选择,有时这种花费甚至高于孩子父母的工作收入。开放二孩政策,两个孩子会需要更多的精力和金钱。而且,就像我在下文中提到的,情感劳动很难量化,那么有一个对孩子有更多情感投入的家长和一个对孩子也许并没有那么多情感投入的人,哪个会更好呢?
其次,为什么这些事情都由女性来承担?性别收入差异是一个因素。同工不同酬,女性的玻璃天花板会是女性在走出家门时的考量因素。刻板印象也是一个因素。也是我下文提到的,许多人还是认为照顾家庭是女性的职责,女性更加善于家事。这就凸显了无偿劳动的分配不均等。
接下来,家务劳动需要被认可。这并不仅仅是指全职主妇的家务劳动,也包括(甚至更重要的是)认可有全职和兼职工作的妻子和母亲的家务劳动。否则,我们让女性走出家门,结果只会让她们更不平等地接受两份工作,也就是自己的事业和家务劳动。
认可全职主妇的家务劳动,其实和认可有工作主妇的家务劳动,意义是一样的。认为家庭主妇就是在被包养,也就是认为家务劳动是不重要,不需要精力时间,谁都可以做的。那么推论下去,这种无足轻重不花精力和时间的工作,有工作的妻子来承担也无所谓。但明显,女性在家务劳动上花的时间精力都要高于男性。评论也有说家务劳动难以量化。没错。我觉得对有工作意愿的女性来说,更重要的是减轻并重新分配家务劳动,让她们可以走出家门从事社会生产。
但是,让女性都走出家门并不全然是女权主义胜利。家庭主妇应该是一个被尊重的选择。并不是现在大家都接受女性应该外出工作这个理念,于是所有人都应该外出工作,家庭主妇就应该被歧视。
最后,还有一个统计值得思考的,来自 Eurostat,欧盟国家的兼职员工比例。可以看出,几乎在所有国家里面,女性的兼职工作比例都要高于男性。那么在兼职工作之外,女性都去做什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