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婚姻中,怎样和对方去「讨价还价」?
权力是什么呢?权力,就是 power。虽然在婚姻中权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在经济学家看来,这仍然是可以研究的。在经济学研究中,婚姻中的“权力”,实际上是一种“讨价还价”的权力,也就是所谓的 bargaining power。
一般而言,当我们研究经济学问题时,家庭都被作为是一个黑匣子,家庭是决策消费的主体。然而,当我们打开这个黑匣子,却发现这个黑匣子的决策过程并非那么简单。
我们可以把家庭的消费大体划为两类,一类是诸如化妆品、剃须刀、xbox 等的私人消费,还有一类是电视机、厨房、冰箱等的公共消费。在给定资源的情况下,家庭选择最优的私人消费和公共消费,达到家庭的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然而,有一些问题,并非是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决策那么简单。家里是要添置一台 xbox 呢?还是添置一台空气净化器?爱玩的男性可能更喜欢 xbox,但是注重健康的女性却可能更想要添置一台空气净化器。给定家里每个月有限的资源,究竟该买什么?
这个时候就涉及到所谓的“讨价还价”,谁有更高的“权力”,或者说“bargaining power”,谁就有更多的决策权力。
然而,bargaining power 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在经济学中,这种“讨价还价”的过程经常是使用所谓的“Nash-bargaining”来建模的,而这种建模的关键是一种叫做“threat point”的东西。
如何理解呢?记得有个故事,河流的下游有个渔民打捞到一具尸体,渔民找到了这具尸体的家人,并索要高价。渔民的逻辑是这样的:这具尸体,只有我这里有,他们不可能从别的地方得到这具尸体。而聪明的尸体家人则断然拒绝了这样的报价,他们是这么想的:这具尸体不卖给我们,你也不可能卖给别人,我们不买,你一分钱拿不到。这就是双方的 threat point,如果你不接受我的报价,不能达成买卖,我还能获得的收益是多少。
而婚姻中的讨价还价跟这个故事是一个道理。我说想要买 xbox,买不买?不买?咱离婚!
抛开结婚本来带来的效用之外,婚姻的一个好处是双方共同负担公共品,所以其威胁(threat point)也就变成了:如果我们离婚了,谁活的更好。
在传统的中国农业社会,男性是家庭中最大的生产力,可以说家里没有了男性,那么家庭也就毁了,所以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男性的地位是远远高于女性的:男性脱离女性可以活的很好,而女性脱离了男性,在传统农业社会举步维艰。
而现代社会呢?你会发现,在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男性在家庭生活中的“权力”普遍没有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高。因为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女性普遍有着还不错的工作,即使没有男人,她们也至少能维持体面的生活,所以女性的 bargaining power 大大增强了。
所以现在看到有的女同学,还没谈男朋友,房子买好了,而这类女生一般结婚都很晚,因为能够跟他们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有等同的 bargaining power 的人太少了。
说起房子来,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所谓的“嫁妆”。Brown (2009)研究了嫁妆在婚姻生活中的作用。他的研究发现,那些嫁妆越多的家庭,女性的闲暇时间更长,丈夫做家务更多,自主权越强,对家庭生活越满意。
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嫁妆”扮演了一个“threat point”的角色:没有男人,她也可以活的很好,所以她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更高,bargaining power 更强,更有“权力”。
当然,以上都是金钱、物质方面的讨论。非物质方面的威胁有没有呢?当然有。举几个例子。
一个是女性的年龄。女性的年龄越小,那么一旦离婚,她能找到另一半的可能性也越大,而且不一定就比现任差,那么她在家庭生活中,会有更高的 bargaining power。也许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女性结婚普遍比较早:在这些地方,本来男性的 bargaining power 就很强,而女孩子早点嫁人,也许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非平衡的“权力”。
另外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就是孩子的问题了。传统上,中国家庭对男孩子有很强的偏好。而 Li and Wu (2011) 发现,如果第一个孩子生的是男孩,那么女性的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
当然,还有所处地区的性别比例,如果一个地方适龄男性远远多于女性,女性的 bargaining power 无疑会加强。
当然了,这个答案并不是鼓励大家早点结婚,更不是鼓励大家去生男孩来保证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权力(bargaining power)”。经济学家的工作仅仅是发现解释,发现数据中关于家庭生活中 bargaining power 的因果关系,并从理性选择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
不过,也许女性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是维系在婚姻生活中“权力”的好方法呢。
参考文献
- Brown P H. Dowry and Intrahousehold Bargaining 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009, 44(1): 25-46.
- Li L, Wu X. Gender of children, bargaining power, and intrahousehol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011, 46(2): 295-316.